新京报讯(记者 吴淋姝 实习生 彭冲)南京金牛湖野生动物园一只19年5月因术后感染死亡的长颈鹿,在一篇发表于学术期刊的文章中“复活”,文章中还称“术后5个月电话随访,患鹿患肢恢复良好。”事件引发外界对相关研究的质疑。
12日,文章作者刘艳海告诉新京报记者,患鹿的恢复情况系“提前假设好”,“确实缺乏严谨性。但这并不是研究论文,相当于通讯稿件。”目前,刘艳海已向涉事的《畜牧与兽医》申请“勘误”。
2019年5月9日,南京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下称:动物王国)通过官微公开发布“支援呼吁”称,园区内一只长颈鹿的左后腿发生意外骨折,由于园区兽医院无接骨设备和经验,寻求专业医院、医生为受伤长颈鹿会诊,研究救治方案以挽救长颈鹿的生命。
新京报记者从南京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营销部了解到,接受骨折复位手术的是一只来自非洲的雄性长颈鹿,2岁,雄性,编号为S9,于2018年入园。2019年5月初在睡觉时被其他鹿踩到,导致S9左侧后腿跖骨发生骨折。
动物王国营销部门工作人员沈先生介绍,2019年5月13日15时许,南京河西AMC中心动物医院的医生团队来到动物王国,为S9长颈鹿进行手术。自13日晚间至14日凌晨,整场手术耗时4小时。术后,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成立长颈鹿后期护理小组。
不过,在2020年第52卷第1期的《畜牧与兽医》期刊上,刊发一篇题为《1例长颈鹿跖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的文章,摘要显示,“患鹿左侧跖骨远端开放性横骨折,采用全身镇静配合神经传导阻滞和局部浸润,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折断端的恢复,植入物完成后采用氩弧焊焊接牢固”,“术后恢复良好。”
此外,文章“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处亦提到,患鹿在术后第2天已能暂时性踏地,“术后5个月(即19年10月)电话随访,患鹿患肢恢复良好。”
新京报记者发现,文章首页显示,文献标识码系B类,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上述文章内容属于实用性技术成果(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类别。
12日晚间,南京AMC河西中心动物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这两天才了解到,去年5月份的时候,接受骨折复位手术的长颈鹿没了。这只鹿是新鹿,死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应激反应、感染等。”
12日晚间,新京报记者就此事询问涉事文章第一作者、长颈鹿手术主刀医生、南京河西AMC中心动物医院院长刘艳海。
刘艳海称,手术由其本人和其他10余名医院员工共同完成,其中4人(含刘艳海)参与手术的医生亦是文章主笔,“这个手术是我们医院免费帮动物园做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作者并未参与本次手术,“他是我的文章导师。”
刘艳海表示,做完手术离开园区后,医院便没有再和动物王国就S9的情况进行沟通,亦对长颈鹿死亡一事不了解,“野生动物容易应激,它们有自己的兽医,动物会更熟悉他们一些,术后我们也跟动物园交代了康复注意事项。”
按照刘艳海的说法,在S9之前,团队并未有为长颈鹿进行手术的经验,“这是首例。”19年5月之后,团队与动物王国继续合作数次,“之后也做过猴子、狮子的。都是免费、不计成本的。”
针对刊发文章中提到的“术后5个月电话随访,患鹿患肢恢复良好”,刘艳海称,向《畜牧与兽医》投稿时间为2019年5月,其考虑到刊发出来前会经过一段时间审校,便提前假设好患鹿的康复情况。
刘艳海承认,手术后并未有“电话随访”,“确实缺乏严谨性,但这并不是研究论文,相当于通讯稿件,不至于造假。”
此外,刘艳海称,文章中提及的“术后第2天患鹿已能暂时性踏地”确有其事,“因为当时一些媒体还报道,看到了视频。”
刘艳海表示,已于12日向《畜牧与兽医》申请“勘误”,“和编辑沟通了,申请在期刊上发表一个‘勘误’,现在还在审批中。但谈不上撤稿,因为我觉得内容没有造假,手术案例都是真实的。”
《畜牧与兽医》杂志官网介绍,杂志于1935年创刊,是一本月刊,系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现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主要受众为畜牧兽医研究人员、行政管理干部、大专院校师生、畜禽养殖企业技术人员及养殖专业户。“曾先后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期刊种植业分为几大类、全国畜牧兽医类优秀期刊等荣誉,在历次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和分级工作中被评为一级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