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罗牛山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8-06 09:06:15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冷链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务为公司的战略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利润来源,公司聚焦生猪产业链,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集良种繁育、商品猪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生猪防疫、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环保利用、科研推广、食品检疫等体系建设的生猪“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2023年度,全国生猪出栏量保持增长,全年生猪出栏7.27亿头,较上年增加2668万头,同比增长3.8%, 2023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34亿头,比上年末减少1833万头,同比下降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减少248万头,同比下降5.7%。2023年度,海南省生猪出栏量为494.54万头,同比增长21%,年末生猪存栏量为317.21万头,同比减少1.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5.04万头,同比减少7.2%。在行业整体亏损的现状下,养殖户补栏意愿较弱,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连续7个月下降,能繁母猪数量进入环比去化阶段,但整体仍在偏高位区间,能繁母猪仍然去化缓慢。

  2023年度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行业整体亏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度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生猪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14.0%,猪肉价格下降13.6%。主要原因一是在于上半年生猪供给增加,且在春节后需求端消费不达预期的情况下生猪供给逆市增加,2023年度全国生猪出栏量达到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大体重猪的持续出栏,压栏及二次育肥的意愿谨慎,市场供大于求下,猪价下跌并持续低位震荡;二是猪肉收储提振猪价的成效甚微,2023年度共进行了三次收储,但总体市场供给充盈,阶段性收储整体不改猪价颓势。

  成本方面,从整体来看,饲料原料板块上半年整体以下跌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主要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菜粕、棉粕等价格整体呈现高位下跌走势。这种下跌趋势使得饲料成本在年初持续下降,但随后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再度增加。各种原料涨跌互现的态势使得饲料原料市场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变化趋势。

  肉制品方面,由于靠近终端消费,周期性波动相对较小,市场情况主要与整体国民经济情况相关。受动物疫病传播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正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宏观政策导向下,猪企布局屠宰板块是大势所趋。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了《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引导屠宰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并且提高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匹配度,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在政策推动下,国内猪肉产业链将加快向“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方向发展,长期来看,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较高的规模屠宰企业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

  从屠宰量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1-12月,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累计屠宰量为34372万头,同比增长20.4%;同时,由于前期下游消费需求疲弱,屠宰企业为维护渠道及保持人工不流失等,屠宰企业保持一定开工率,被动入库的冻品导致冻品库容高企,增加后市供给。

  (1)冷链物流需求与总收入: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在需求的推动下,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

  (2)基础设施发展: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这一增长尤其受到新能源冷藏车普及和利用力度加强的推动。此外,2023年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585.5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2023年底,冷库总量约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其中高标准冷库占比有所提高,约为62%。

  (3)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为23%、78%和80%,均高于2022年水平,显示出冷链物流在农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进步。

  上述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在需求、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药品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市场的扩大和提升也在不断推进。此外,冷链物流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3年度,房地产业在投资、施工、销售以及资金到位等方面都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住宅竣工面积的增长以及部分销售数据的企稳,也显示出行业在逐步适应市场变化,并有可能在未来实现企稳向好。

  (1)房地产开发投资: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110913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为83820亿元,同比下降9.3%。这表明在2023年,房地产行业投资信心仍未改善,开发投资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2)房屋施工与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为838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5898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7%。尽管施工面积有所减少,但房屋竣工面积达到了998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724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

  (3)商品房销售情况: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17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为116622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销售额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的新低。

  (4)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127459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国内为15595亿元,下降9.9%;利用外资为47亿元,下降39.1%;自筹资金为41989亿元,下降19.1%;定金及预收款为43202亿元,下降11.9%;个人按揭为21489亿元,下降9.1%。

  (5)土地市场情况: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为12.2亿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21%,较上年降幅收窄5个百分点。

  2023年,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稳步发展。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在招生规模、教学质量、产教融合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了4763.19万人,比上年增长2.32%。其中,职业本科招生人数为8.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2%,显示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专科)招生人数为555.07万人,比上年增长2.99%,也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26%,其中,生猪销售收入9.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2%;牲畜贸易收入4.5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61% ;肉制品(含白条猪肉、鲜分割猪肉和冻猪肉等)销售收入7.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42.80%;冷链物流服务收入1.1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91%;商品房销售收入14.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0.07%;教育收入1.5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07%;其他收入1.9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88.25%。本报告期内,公司各板块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公司2023年度共销售生猪77.92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55.73%,其中商品猪73.94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57.13%;仔猪3.88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65.91%、种猪0.10万头,较上年同期减少85.03%;公司屠宰生猪112.08万头,较上年同期上升了 80.71%,其中代宰 69.73万头,较上年同期上升了 62.37%,自营业务屠宰42.35万头,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22.01%,销售鲜分割品、冻品等猪肉产品 6181吨,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12%;公司报告期内房地产销售新签约的合同销售面积共6.19万平方米,对应的签约合同销售额13.09亿元,销售回款额11.80亿元,回款率90%;报告期完成交付的商品房面积8.23万平方米。

  公司业务主要为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冷链业务及房地产业务。主要产品为商品猪、仔猪、白条及分割品等猪肉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及商品房。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交付使用养殖场产能约115.6万头/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共有3家屠宰厂,公司尚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为海口118项目(即璞域项目)、罗牛山广场一期和罗牛山广场二期(即玖悦台项目)。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主要涉及商品猪、仔猪和种猪的养殖与销售,其中,生猪养殖业务的主要产品为:商品猪、仔猪、种猪。公司生猪养殖以规模化自养模式为主,辅以“公司+农户”模式。自繁自养模式为公司实现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模式,公司持续专注于大规模一体化现代生猪养殖模式,即通过自建生猪养殖场,运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养殖设备和技术,对猪场进行封闭管理。公司根据生猪不同的生长周期,实行分阶段、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生猪养殖。“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与农户签订饲养协议,公司供应猪苗、饲料、兽药,提供技术服务,并回购农户的育肥猪;农户提供养猪场地并负责饲养。农户饲养的生猪达到出栏标准时,公司负责回收并销售,同时按协议结算农户饲养费用。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司自2021年以来开展以海南地方特色黑猪品种为主的繁育技术研发投入,大力实施种源净化策略,通过自主研发和校企、院企的战略合作等方式,开展黑猪家系复建、疫病防控,逐步提高种猪的遗传性能,将本土黑猪的良种资源保护起来。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保种选育体系,改善猪肉口感。公司通过不断探索黑猪的精准营养、饲料配方和绿色发展,公司黑猪的存栏和出栏规模均进一步提高,2023年公司出栏的黑猪占出栏商品猪总数约8%,其核心群和扩繁群种猪的生产性能,基本达到预定指标,遗传性趋于稳定。“罗牛山黑猪”的养殖加工品牌效应正在凸显,公司将坚持做好优质地方猪种的保护开发,持续打造良好的黑猪产业链。报告期内公司创新推出黑猪肉礼盒、黑猪肉腊肠等产品,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其中,公司子公司生产的黑猪肉腊肠(原味)荣获2023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首届评奖活动“产品金奖”,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公司自建饲料厂,自主研发营养配方并生产饲料满足养殖场需要,根据饲料原料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并研究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以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的目的。

  屠宰加工业务主要经营白条、鲜分割品及冻品猪肉销售、生猪交易以及提供代宰服务。白条及鲜分割品主要供应海南市场,冻品主要供应省外市场。公司位于海口的屠宰加工厂为A级资质定点屠宰厂,且是海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公司位于三亚及保亭屠宰加工厂为B级资质定点屠宰厂。公司会依据海南省居民喜食热鲜肉的饮食习惯,结合海南省内各市县生猪产业政策及鲜品配送半径,合理布局新的中小型屠宰厂。

  公司已建立了涵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的四标一体化管理体系,使生产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和法制化。

  公司冷链物流园区位于海口市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属江东新区核心区域,占地325亩,总仓储容量30万吨,是海南规模和技术领先的现代化食品综合物流园区,公司致力于打造海南全温层冷链物流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园区建有5座现代化的多温层食品仓库、高标准写字楼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园区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目前已建成集仓储、加工、交易、配送、产业服务、产品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交易配送中心,并可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定制化服务。2023年度,园区为海南唯一同时获得“2022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及“2022年全国仓储百强企业”荣誉的企业,也是海南唯一连续五年荣膺“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的企业。

  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为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房地产业务是基于存量土地开发,产品以住宅为主,开发方式以自主开发为主。现有业务主要分布在海口市,目前在售、在建的项目有海口 118项目(即璞域项目)、罗牛山广场一期和罗牛山广场二期(即玖悦台项目)。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以销售为主,同时选择性保留部分商铺及写字楼作为持有型物业自用及对外租赁。

  公司教育板块由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高职院后勤实业有限公司和海口景山学校构成,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以开展专科职业教育为主,海南高职院后勤实业有限公司为学院提供专业的后勤服务,海口景山学校提供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服务。其中海口景山学校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自2022年8月31日起公司已不再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采购体系,确保采购业务公开透明、经济高效开展。公司采购模式有四种,分别为战略采购、集中采购、常规采购和简易采购。

  1、战略采购:指对于关键的产品/服务,同供应商建立的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从双方整体出发,兼顾彼此的利益,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2、集中采购:指对于标准化程度较高、供货能力和覆盖范围达到一定程度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整合内部需求与外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规模优势及实现规模效益。

  3、常规采购:指对于采购需求具备相对固定性、延续性且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经常性的采购行为,具有按需供应,灵活调整等特点。

  4、简易采购:指对于小批量,总支出费用较少等产品和服务,为提高效率,简化采购程序,可依据相关的申请流程,在申请范围内直接报销或付款。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在销售定价管理方面,公司下属各业务依据经营业绩目标、营销目标、产品成本、同类竞品销售价格等情况,及时对销售定价进行更新,以保证产品售价的合理性。

  公司商品猪部分销售给公司屠宰加工厂,大部分对外销售给市场化客户,公司屠宰加工后的鲜、冻猪肉产品面向大型超市、肉食品加工企业、农贸批发市场及线上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肉品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其他模式(门店零售等)为辅。

  公司冷链业务销售模式主要为直销模式,即公司直接面对最终客户,如超市、便利店、餐饮企业等,提供定制化的冷链物流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从仓储、运输到配送的全程冷链服务,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和安全。该模式有助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

  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主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在不违背政府备案指导价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定价模式。公司房地产项目均在达到政府规定的预售条件并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组织销售。公司目前采用的销售模式主要为自主销售,在项目现场建造售楼处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并建造样板房使得客户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公司通过自主销售模式,能够更及时、准确地掌握顾客的购买动机和需求特点,有利于促进销售。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学历教育招生方式以高考统一招生为主,单独考试招生为辅。非学历教育的招生模式相对灵活多样,主要有项目合作招生模式、定向招生模式等。具体根据培训内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来定制。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猪“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各板块联动大大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成本优势。公司力图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向专业化、产业化转型,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种猪繁育属于生猪养殖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最高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需求稳定和市场波动风险小等多个特点。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拥有了一支由行业专家带队,研发骨干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国内知名的丹系种猪繁育企业。公司生猪体系齐全,具有完整的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生猪金字塔繁殖体系。通过多年投入和技术积累,并且根据养殖户反馈情况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公司研发和生产的种猪在产仔率、瘦肉率、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上均有良好表现。公司名下新昌种猪场为海南唯一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也是海南省第一个国家级生猪无非洲猪瘟小区。

  公司是海南省最大规模、配套产业体系最完备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从上游饲料营养、兽医兽药、中游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到下游屠宰加工、销售及生猪防疫、冷链物流、环保利用、食品检疫等配套的一体化生猪养殖产业链。公司从产业源头建立起安全追踪体系,及时规避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对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保障出栏商品猪的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公司拥有海口市A级屠宰场,并已建成海南省规格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养殖和屠宰垂直协同的模式极大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风险调控能力。

  公司饲料以自产自用为主,在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等环节均制定严格标准,严格控制饲料品质,从源头上做好食品安全控制。

  公司生猪自繁自养为主,在各生产环节均制定严格的饲养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部分养殖基地已取得《出境特定动物养殖企业注册证》,实现了海南省供澳活猪“零的突破”,报告期内共向香港和澳门销售生猪2.17万头。公司屠宰加工板块所有屠宰生猪从进厂到出厂都有严格的检疫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的生猪进入食品链;自营猪肉采用全程冷链运输,每辆运输车均配备温控设备与GPS系统,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长期以来,公司持续提升生猪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立了涵括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管理体系,保证食品安全。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拥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南省院士创新团队中心、海南养猪研究所、海南省种猪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口市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带动与培养公司畜牧主业技术人才,在遗传育种、疫病防控、生物安全、饲料营养、高楼设施机械自动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多项技术研究及创新,助力公司发展。

  公司始终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自2002年以来,公司连续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罗牛山畜牧系统在全国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并先后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国家级生猪储备基地场评定、出境动物养殖企业注册和供港注册认证、HACCP认证,在海南至全国畜牧行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公司现有猪场及新建项目均采用生态化循环技术,持续创新节能环保技术,提升环保标准,有效降低由于使用常规设备带来的大量电力消耗,减轻环境污染。随着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加大,公司的节能环保优势将益发凸显。

  公司五万头以上规模厂均采用全封闭建设工艺,配置自动喂料和自动清粪设备,能自主调节猪舍温度、湿度等。通过建设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现代化猪舍为生猪提供最佳生长环境,结合现代生物防疫技术,可以提升生猪健康水平,稳定生产业绩。

  公司是国内较早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实践者,拥有专业经营人才团队,并不断充实专业技术队伍,完善公司培训体系,为公司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软实力支撑。产业链经营模式下,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细化生产标准,保证各生产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各环节产品品质符合企业标准。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行政管理、食品安全追溯等环节的全覆盖,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形成“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三化”管理模式,逐步消除企业信息“孤岛”,持续提高公司管理和决策水平。

  公司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形成技术生源储备及技术人才支持,同时与学校深度合作技术科研课题,并专项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公司引进行业内专业人才及技术骨干,打造专业人才团队,持续储备优秀后备干部,助推公司战略落地。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加42.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亿元,同比下降653.76%。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稳健,但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行业整合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猪肉市场不景气给养殖业造成较大冲击,导致行业利润大幅萎缩,行业亏损较严重。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本年度生猪出栏量较上年增加,叠加销售均价同比下降,畜牧养殖板块业务亏损加大;且本年度公司处置了持有的17家海南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辖的参股农信金融机构股权,该事项影响公司当年度净利润-1.4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各举措提升管理效能和生产指标,在饲养成本和其他运营成本方面都起到一定降本增效的成果,畜牧养殖板块业务下半年利润较上半年有所减亏。同时,公司着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应用,提高生产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增强经营管理的稳健性及效率性。

  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战略新兴技术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央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部署,不仅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展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公司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实体经济,把握关键,深化业务变革,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公司根植于海南岛,围绕关系市民的“菜篮子”工程,在现有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务的基础上,打造核心生猪自营品牌。

  公司计划延长现有的产业链条,拓展食品深加工业务,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养殖—屠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公司盈利能力。

  对于房地产业务,在完成存量土地开发销售后,公司将不再自营增量房地产业务。此外,公司将结合资产质量、业务发展协同性等因素,对其他非核心业务,在充分论证必要性及可行性的基础上,履行规定审核程序,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剥离等方式进行处置,明确战略定位,聚焦主营业务。

  受畜禽行业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畜禽价格持续低迷、终端消费不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传统养殖业务盈亏波动较大。公司计划在充分利用现有产能的前提下,加强产品品控,增加研发投入、加快行业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率和效益;同时,培育罗牛山黑猪新品种,增加绿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打造品牌,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形成公司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实践证明,生猪养殖与屠宰加工协同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保障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必要举措。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计划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序压减落后产能,促进屠宰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到2025年全国畜禽屠宰布局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在政策推动下,国内猪肉产业链将加快向“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方向发展,长期来看,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较高的规模屠宰企业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海南省畜禽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海南省自2016年以来,依法清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全省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从2016年初236家压减至2022年底53家,关停率达77.54%。清理整顿工作有效改善了行业持续多年的“多、小、散、乱”局面,推进屠宰行业集中合理布局。

  随着中央到地方文件的出台,生猪定点屠宰比重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为落实产业政策并与公司养殖业务协同,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除已拥有的海口、三亚、保亭三地屠宰加工厂外,公司根据海南各市县相关产业政策,将分别在万宁、临高、儋州等地新建屠宰厂,以屠宰加工业务为主并辅以交易市场功能,力争在三到五年内使公司屠宰加工业务在岛内具有竞争实力。

  就现有部分存量资产,公司将积极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科学论证多种可行性,采取独立或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的方式,有效整合现有业务,有效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提升存量资产利用率。

  在保障海南岛“菜篮子”工程,持续提高海南岛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公司将充分探索开发新型合作模式,打造安全可溯源的高端农食产品,不断优化现有业务布局,探索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全面提升公司自身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知名度,利用并不断拓展现有的渠道、物流和品牌优势,进一步走向全国。

  在深耕海南岛的同时,公司亦将积极开拓岛外市场。为使公司品牌及产品能稳步走出岛外,公司将探寻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获取与公司主营业务布局高度契合的特色食品类资产,并引进优秀的营销和管理团队,进一步打通终端食品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效应。同时,公司拟借助数字技术和线上平台,积极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拉升企业品牌效应。

  2020年6月1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海南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罗牛山冷链物流园在专注传统第三方物流仓储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实力。同时,公司拟依托海南自贸港资源及政策优势,探索引进第三方国际贸易运营机构,积极开拓国际贸易业务。

  一直以来,公司聚焦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务为公司的战略核心业务。控股股东罗牛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牛山集团”)在非生猪(畜类)业务,如禽类业务、食品集采供应、物业服务等方面开展多元投资。

  未来,公司将以农食业务为中心,为更好维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与关联方业务定位,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公司新业务定位下与罗牛山集团业务的彻底划分,规范减少关联交易,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为贯彻“新国九条”精神,夯实公司的新业务定位,公司拟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采取并购重组、产业基金等资本运作手段,对内盘活存量资产,就收益率不佳的低效资产,公司拟采取和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引入先进成熟管理经验,努力提高资产收益率;对外产业化投资并购,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为推动产业升级,公司将持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董监高的合规意识及履职规范化,促进董监高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公司将不断健全完善内控体系,加强风险防控,牢守企业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保安全、财产安全和法律安全防线;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公司综合能力,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发展之道,首在得人,人才是公司创新发展的动力。公司将持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外部人才招聘、内部人才培育等方式丰富人才储备,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公司将逐步健全激励机制,丰富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将优化、细化绩效考核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构建人才梯队,赋能公司发展。

  未来,公司将继续遵循兼顾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落实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

  公司主营业务的生猪产品属于大众消费品,行业准入条件较低,产品市场供应波动较大,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价格。如果生猪和猪肉的市场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下滑,或生猪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低于成本上涨的幅度,将会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将出现大幅下降、亏损的风险。饲料原材料成本占养殖板块总成本的 70%左右,公司主营业务生产经营原材料的产量和价格受自然天气、市场情况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当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传导至下游养殖环节时,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生猪疫病主要有非洲猪瘟、蓝耳病、猪瘟、猪呼吸道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等。由于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对生猪养殖场的生物防护体系和管理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猪养殖过程中如出现重大生猪疫病将对公司的养殖业务产生较大压力,另外,生猪疫病容易引发人们对肉类食品的恐慌心理,导致肉类食品的销量降,从而影响到养殖业务的平稳发展,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控制已成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生猪和屠宰加工行业属于食品工业的组成部分,虽然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但食品安全的风险仍然是公司关注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导致公司品牌声誉受到极大影响,对公司销售、业绩及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生猪行业环保政策压力较大,公司生猪养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及粪便,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及少量固体污染物。虽然公司按照规定建立了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果国家将来对现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修订或者提高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公司将因增建环保设施、支付运营费用等而相应增加生产成本。

  公司将围绕“提质增效”的管理主题,致力于拓展各产业市场,如果公司的市场开拓未取得预期效果,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房地产行业与宏观经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阶段以及人口结构等紧密相关。短期内,房地产市场降温显著,目前仍存在市场信心不足、城市分化等问题。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应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水平可能因激烈市场竞争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