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2024-08-04 20:58:02

  2023年无锡市获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2025年全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到2025年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高标准农田比重从2022年的63%提高到85%左右,实现“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

  2023年,无锡市编制《无锡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行动方案》,出台《耕地保护“三提两严”行动实施方案》,构建市级统筹协调、县级部署推进、乡镇组织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

  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调度机制,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一方面,在全国首创建立“农地合一”规划布局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和自然资源规划局联合指导编制市、县(市)区、镇(街道)现代农业专项规划,锁定农业发展空间;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专项规划的重点内容,纳入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另一方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整治恢复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等有机衔接,统筹开展耕地整治恢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数量恢复增加、布局集中连片、质量产能提升。2023年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为历年最高。

  创新流转机制,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原则,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杂乱的地块界、混乱的渠沟路布局,以规模化、宜机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为方向,采取村级统一流转、镇级统一管理、平台统一建设的模式,统一平田整地、划分地块、开挖沟渠、修整道路,完成整治后重新对外发包经营。创新建设机制,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公示制“五项制度”,建立建设标准求实、现场勘察详实、工程安排务实、初步设计靠实、工作推进扎实“五实工作法”,确保建设过程全程可控、平稳安全。创新管护机制,坚决落实“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管护机制,市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等管护新模式。

  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理念,强化全周期的质量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六大环节,由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全程参与,边施工边核检,将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土壤质量监管,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注重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把土壤质量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之一,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加强全程数字监管,建立高标准农田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周期“一张图”管理,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位置明确、地类正确、面积准确、设施精确。

  构建“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新格局,实现“投、融、建、管、用”全流程管理。在对上争取上“加力度”,2023年以来共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近2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地方配套上“做加法”,逐年增加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在多元投入上“挖潜力”,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建立国资平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经营性项目进行融资,2023年向金融机构融资4亿元,并探索引入国有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化规划布局。紧密结合耕地整治恢复、农业园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布局,打破镇村边界束缚,统筹安排建设项目,2024年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11万亩,打造千亩规模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9个。

  严格质量标准。把质量管理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首位,坚持建设质量和耕地质量相统一,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验收制度,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块、成一块,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

  坚持绿色导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推动农田、农艺、农技、农机、智能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放大综合效能。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优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农业产业联盟,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全链条”,带动稻米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响无锡鱼米之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