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第十一届中国兽医大会猪业猪病专场设置及组委会公布!
2024-08-20 10:58:58

  王聪、王阿明、王琴、王湘如、仇华吉、白挨泉、刘向东、汤细彪、杨柳、杨振、苏志鹏、李文涛、李金龙、肖少波、吴斌、周斌、周磊、钱平、徐志文、黄律、黄小波、黄良宗、彭忠、谢军、董永毅、裴洁

  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重大传染病与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疫苗与分子诊断试剂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湖北省首届杰出人才奖。

  中国兽医协会猪兽医分会会长、亚洲猪病学会(Asian Pig Veterinary Society, APVS)国家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农业农村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非洲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副猪格拉瑟氏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病原分离、致病机理、新型疫苗、诊断制剂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教授、博导,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华中动物生物制品区域共性技术公共研发平台主任。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的教学、研究及防控工作。研究方向为猪重要疫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动物细菌病原微生物致病与免疫机理,新型疫苗、药物、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及重要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近年来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博士,国家执业兽医师,主攻蓝耳病防控,现任中牧股份化药事业部技术服务总监,主要服务牧原、正大、海大、力源、巨星等全国Top20大型集团客户。在国际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共计发表学术期刊12篇。新型发明专利2个,实用型发明专利2个。

  200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在温氏集团及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继负责公司的疫苗销售、生产及贸易等工作。现任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销售工作。

  博士,二级研究员,北京亿森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猪瘟及重要猪病流行病学、信息系统建立、新型诊断技术研发、致病机制及防控净化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猪瘟防控及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先后获得6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80篇,主编《猪瘟》著作。获得农业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出人物、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荣誉称号。现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首席,国家优青,主要聚焦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病原学、致病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论文6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0件,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

  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等核心期刊编委。主要从事非洲猪瘟、猪瘟和伪狂犬病等猪重要疫病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Cell Host Microbe、PNAS、J Virol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5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500,被引用420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各1项,获得新兽药批准文号2项、成果转化2900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农业转基因产品安全证书2项、临床批件1项,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4部。

  广东省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广东省以及佛山市非洲猪瘟防控专家组成员;中国兽医协会动物诊疗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获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大华农杯”杰出科技工作者奖;2021年广东省生猪产业先进个人奖;先后主持了省市级科研项目17项。参与完成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奖1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9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猪病专著三部。

  畜牧学博士,兽医学博士后,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猪业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生猪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英国皇家兽医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动物科学学会会员,美国肉质学会会员。2016年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8年荣获“中国改革开放40 年推动养猪产业提升百位‘猪博士’”奖,2019年荣获“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八桂最美养猪人” 奖,2019年入选贵港市优秀科技人才。

  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畜牧业指的是什么,正高级兽医师,湖北产业教授,现任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检测中心主任,武汉科前生物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武汉市3551光谷人才计划获得者。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篇。负责公司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与技术服务体系工作,近年来累计实现超过20亿头份猪用疫苗的市场应用。

  博士,研究员、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资源微生物开发利用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成果登记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3部。重庆微生物学会理事、重庆市兽医实验室管理专家、重庆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类行政许可专家,获2021年度“重庆市微生物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2022年-2023年度“重庆市事业单位年度优秀”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猪、牛群体医学,跨境动物传染病。主持科研和教学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规模猪场猪圆环病毒3型的流行和传播规律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卓越教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研发基金:养猪健康管理。所获荣誉:2021,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十周年个人贡献奖;2021,南京农业大学教师教学比赛(教师教学实践组)二等奖;202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学比赛二等奖;2020,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动物医学院青年教师比赛一等奖;2019,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研究学者奖学金(国际组织实习项目);2019,嘉吉食品动物奖学金;2018,美国猪兽医协会(AASV)兽医学生奖学金;2017,美国猪兽医协会(AASV)兽医学生奖学金等。

  博士,高级兽医师,德康集团技术部副部长,健康管理部总经理,“肉供应食品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华中农大研究生校外导师,德康集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21年、2022年荣获业赋能荣耀榜杰出中青年兽医奖。先后参与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T农业大脑人工智能养殖等项目。积极推进公司产学研平台建设,并将多项前沿技术引入,主持并参与项目如猪伪狂犬病、猪瘟区域净化与根除及种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净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非洲猪瘟防控、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等项目;参与编写编订书籍如《抗非大家谈》、《非洲猪瘟与生物安全》等共计3本,发表文章11篇(包含SCI文章5篇)。

  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武汉英才,“狮山硕彦计划”拔尖人才A岗,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主任,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2-2023年连续入选)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1-2023年连续入选),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湖北洪山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湖北省楚才B卡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肠道类器官等培养平台的建立及其在病毒培养和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新病毒(包括猪、犬、猫来源病毒)的发现、分离培养、致病机制、新型疫苗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发。

  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省模范教师”称号。黑龙江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猪病防控岗位专家。发表SCI论文138篇,获得专利17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科研奖励4项,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报告16次,编写教材及著作共16部。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主任、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开展猪肠道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动物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研究及新型疫苗创制,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4项并转让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七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常务理事,第一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等多个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兽医技术顾问。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动物细菌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动物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兼任《畜牧与兽医》杂志主编、《病毒学报》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副理事长和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理事。美国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访问学者。科研上主要从事非洲猪瘟、猪瘟和日本乙型脑炎等猪重要疫病防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等。迄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参编著作5部。近5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3次和2022年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

  博导(DVM,PhD),主要从事PRRSV的分子致病机理、遗传变异规律以及感染与免疫机理研究。师从杨汉春教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目前为中国农业大学畜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兽医杂志编委。在PLoS Pathogens, JVI,EID,Virulence等发表SCI文章40余篇。热衷服务临床,开设科普公众号VETMOOC。

  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动物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以及猪病综合防控的研究。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自主创新基金、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在《Front Immunol》、《J Virol》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博导,四川省学术与科技带头人,天府农业大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猪病病原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猪场生物安全的科研与实践;四川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专委会主任,四川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神农科技团队奖1项。

  勃林格殷格翰猪业务技术服务总监,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诊断和生物制品分会副会长,美国猪兽医协会成员。

  博导,预防兽医系主任,猪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科研主要聚焦猪肠道冠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病原与宿主互作、新型疫苗与诊断技术、抗病毒机制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其他部省及横向合作项目8项;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编写《当代世界人兽共患病学》(副主编)、《人兽共患疫病学》(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等专著9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排第1)、发表论文7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畜牧业、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长期与养猪企业密切合作,提供重大猪病精准防控技术支持。

  研究方向:猪传染病诊断与防控,重点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病原特性、致病机理与免疫防控。获奖及荣誉:2021年荣获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奖—杰出科技工作者;2010年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2022年荣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排名第2)等。主持横向项目《猪病毒性腹泻诊断技术与防控制剂研究开发》, 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iR-124调控猪流感病毒介导CD4+Th17细胞应答作用机制》,主持横向项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分子诊断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及骏安的临床应用》,主持横向项目《猪链球菌菌毛蛋白亚单位疫苗及其相关产品研发》等。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病原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致病和耐药机制、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省杰青等荣誉称号。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兽医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畜牧业杂志编委,农业农村部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净化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畜牧兽医标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净化以及防控技术措施制定。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参与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制订技术标准、规范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广研究员,主任,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口蹄疫学分会理事,农业农村部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动物疫病净化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控措施研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0多部。先后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和三等奖、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江苏省农业推广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科研办主任,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导师,华中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湖北省畜牧兽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 监测、净化、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推广等工作。负责制定技术方案、评估方案等,组织实施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和区域化管理工作;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部、省级科研项目/课题4项,主持/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0项,发表文章30余篇,作为主要完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