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大手笔擘画新时代畜牧业发展蓝图
2024-08-07 17:46:52

  以前,提起海南藏族自治州,如果要对它进行描绘,我们会想到荒凉、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畜牧业这些字眼;

  如今,再提及海南州,我们联想到的则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泛共和盆地建设、生态畜牧业、“互联网+畜牧业”、四大产业联盟、再造一个畜牧业大州这些词语……

  在海南,畜牧业是牧民们的支柱产业,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近年来,海南州以绿为基,促进产业融合实现提质增效,抢抓数字机遇大力发展智慧畜牧业,凭借打造泛共和盆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打通畜产品走出去的渠道……海南畜牧业正以大手笔,擘画新时代发展的崭新蓝图。

  坚持生态优先,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高要求;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所在;加快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最优方向;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这是海南州构建环湖、沿黄、南部高寒“三大产业经济带”,实现再造一个畜牧业大州的终极目标。

  在海南州传统的畜牧业产业结构中,长期形成的是“靠山吃山”、以户为主的饲养模式。长此以往,草山负重累累,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如果仅靠减畜保护环境,又会造成众多农牧民的收入受损。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争取落实工作,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实施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等工程,完成了补植补播、黑土滩治理、毒杂草防治等工作,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通过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天然草场产草量不断提高,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同时,海南州坚持以草为业,将草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不断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不断扩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既有效保障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对饲草料的需求,又通过“种草养畜、以草定畜、草畜联动”的方式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强度,将天然草场的载畜量控制在一个平衡的范围内,以此来保护天然草场。

  除此之外,海南州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为抓手,通过股份制改造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合作社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科学确定草场载畜量,严格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明确划区轮牧草场面积、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对核定载畜量内的牲畜实行天然放牧,超出核定载畜量的牲畜一部分作为生产母畜进行高效舍饲养殖,一部分作为商品畜进行集约化舍饲养殖后集中销售。通过种养结合以及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有效解决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问题。

  目前,海南州已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3个,其中选择12个省级试点社和10个州级试点社开展合作社股份制改造、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高效养殖技术等,股份制改造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要使海南州畜牧业供给侧改革深扎根须,一二三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是海南州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海南州畜牧业只有通过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方式,才能做大做强产业,擦亮 “绿色生态”“有机”等极具含金量的海南品牌。

  走进兴海县河卡镇上游村的高原丰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院内摆满了牛肉干、糌粑、酸奶、羊毛被、菜籽油等特色产品。合作社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将40户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草场、耕地、牛羊和资金量化成股份,成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农机机械和劳务输出五个小组,在发展种养殖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

  合作社理事长拉多介绍,合作社种植油菜、青稞,将油菜籽全部加工成菜籽油,将青稞制作成糌粑;将牛羊精深加工成牛肉干、曲拉、酸奶、羊毛被等产品,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同时,合作社还与青藏码头有机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产品,并在河卡镇上的步行街内租赁商铺开设综合超市,销售各种副食及合作社产品,打通多种销售渠道的同时为合作社增收奠定基础。“如今,合作社的生态畜牧业产品深受市场青睐,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合作社纯收入达280万元,户均分红7万元。”拉多说。

  在贵南县诺颡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畜牧业转型,组织村民从事牦牛肉、牦牛牛奶、牦牛绒加工及销售等二三产业。合作社以“生态、绿色、自主”为核心研发过滤性酸奶、藏式点心、牦牛奶酪、牧人干粮、牦牛奶护肤品、酥油唇膏等产品,并在北京、西宁等地开设专卖店和代售点,实现了合作社产品高标准生产和多渠道销售,增加了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理事长李本加说:“今后将加快产销联结和品牌建设,将‘诺颡’打造成绿色生态、健康的有机品牌。”

  处一隅而观全局。纵观高原丰收、诺颡这两个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合作社,它们都逐步打破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着力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为模式,在延伸产业链上先行一步,实现了产业间相互渗透、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产供销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海南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四大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抓手,奋力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5月7日,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暨数据中心上线仪式在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内举行,这是属于海南州的骄傲时刻。这意味着,海南州将展尽地理、资源优势,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畜牧业”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青海云谷大数据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行新说:“未来是一个互联的世界,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嫁接,才能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实现变革。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

  在兴海县河卡镇的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数据在畜牧业当中的应用已经崭露头角。兴海县智慧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已于2019年8月建设完成,平台包含有机畜牧追溯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智慧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子系统、智慧畜牧业小程序等九大子系统。

  兴海县农牧和水利局有机办公室主任李金仓说,此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兴海县从传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向智慧现代畜牧业的经营方式迈进了一大步。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能够为传统畜牧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和信息支撑,促进企业、合作社完成数字化改造,推动畜牧业产业信息化发展。

  “可以想象,将大数据应用于畜牧业,在未来,可以实现‘牲畜考勤、云端放牧’。比如,在传统的放牧过程中,牧民们就要骑着摩托车、拿着牧鞭围着羊群转,而发展智慧畜牧业,为牛羊佩戴传感器,在牧场和家中安装智能放牧系统,就可以对牧场和牲畜群进行智能识别、远程监控和报警管理。牧民通过手机就可以精准识别牲畜的电子编号,做到‘实名签到’,如果个别牲畜没有按时返回,系统将启动报警指示,及时寻回,这就是所谓的‘云端放牧’。”张行新谈到。

  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助力,使得传统产业“发新枝”。“大数据+畜牧业”既能够解放劳动力,方便牧民群众管理,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在生态方面,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牲畜、草的数据,有利于实现草畜平衡。另外,通过有机畜牧追溯子系统,构建种植、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数据链,不仅能够帮助相关主管单位进行监管,又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来源,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