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锡林浩特市2020牧业年度畜牧业发展
2024-07-20 17:08:09

  2020年,锡林浩特市畜牧业发展坚持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准确把握农牧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实现了农牧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小畜养殖量逐年减少。近年来,我市准确把握习总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自然封育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修复为辅生态恢复修复模式,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小畜养殖量呈逐年减少态势。

  (四)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养殖量明显减少。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市生猪养殖逐步规范,生猪出栏大幅增加,养殖量连续两年明显减少。2019年末生猪存栏数同比下降46.6%,今年生猪存栏量继续下降,出栏量也随之下降。截止6月末,我市生猪养殖量2912头,比上年同期减少1464头,下降33.5%;牧业年度生猪出栏2082头,同比减少4262头,下降67.2%。

  (一)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应对风险能力弱。一方面我市畜牧业发展主要是以牧民散养为主,养殖资金主要来源于牧户自筹,但广大牧民自有资金少、缺口大,金融部门对牧户的额度小、周期短、门槛高,致使牧民难以适应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之,人工成本上升、饲草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影响,牧户在发展规模化养殖时遇到生产经营跌入低谷、市场行情不稳定时,应对风险能力弱的短板更为突出。

  (二)规模化养殖不够大,示范带动作用弱。我市传统养殖模式还没有彻底转变,虽然已初步培育了锡林郭勒盟宏远集团、锡林郭勒盟大庄园、锡林郭勒盟额尔敦食品有限公司等农牧业产业联合体以及一些合作社,但仍然存在着规模总量小,带动能力弱的问题,部分合作社并没有实际经营,致使我市牧民对规模化养殖的认识还相对不足,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配套技术不能及时投入到生产中。与此同时,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牧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养殖户追涨杀跌的情况普遍存在,以致市场竞争乏力,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三)供给体系不健全,结构性矛盾突出。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需求衔接不紧密,常常出现供大于求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牧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尤其是受双重疫情影响,阶段性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现象并存,一方面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及其产品价格仍在上涨,牛羊肉等替代效应增强,价格相应上涨,另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畜牧业正常生产和流通秩序,饲养周期加长,出栏量下降,外输肉量下降。结构性矛盾的加重,不仅拉长了养殖周期,加大了养殖风险,也加重了防疫压力。

  (二)转变养殖模式,加快规模化进程。要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高质量畜产品投入产出比,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养殖示范区”等多种经营模式,推进养殖业赶超发展,实现优质优价。一是鼓励、引导农牧民在传统养殖方式中融入更多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养殖技术、技能技巧培训,鼓励牧民舍饲养殖、规模化养殖,增加养殖户收入。二是要转变畜牧养殖发展模式,实现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养殖方式的转变,扶持标准化畜群和核心群建设,培育养殖示范大户,不断扩大现化、科学化养殖基地的占比份额。三是要完善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牧民在利益分配中增加话语权,探索与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错季供销合作模式,增强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引领带动家庭牧场、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促进农牧民增收。

  (三)拓宽产业链条,增强品牌竞争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从繁育、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推进畜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畜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一是拓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渠道,在现有基础上引进一批养殖技术先进、养殖现代化程度高、养殖理念领先的全国知名养殖企业和人才,辐射带动全市畜牧业全面突破快速发展。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精深加工企业建设,拉长畜牧业生产产业链条,满足畜产品需求方面的多元升级变化;延伸发展加工和服务项目,完善错季出栏、均衡加工、冷鲜上市产业链条,吸附从业人员,增加牧民收入,更大程度辐射带动畜牧业经济发展。三是加大畜产品商标的培育力度,完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促进、引导企业走品牌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我市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强化牛羊肉制品的安全整治,保护畜产品品牌,提升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