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通过放牧、圈养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利用动物的生理机能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获取肉、蛋、奶和皮毛等动物产品或役畜的行业。畜牧业在早期通常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业存在,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逐渐提高,现已与种植业同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畜牧业按照养殖对象,可划分为驯化畜禽养殖业和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前者包括牛、马、驴、骡、猪、羊、鸡、鸭等家畜家禽的饲养,后者为鹿、貂、水獭、麝的驯养;根据具体产品,可分为肉牛、奶牛、羊、生猪、蛋鸡、肉鸡等细分养殖业;在我国根据养殖区域不同,又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各地区的养殖种类、方式各异;最后根据养殖规模,分为规模化养殖和散养户养殖。
我国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历来极为重视,改革开放后不断出台旨在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城乡居民畜牧产品需求的有利政策,畜牧业在良好的行业环境中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畜牧业产值从2.05万亿元增长至4.0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99%,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长期维持在25%以上。
二十世纪80年代末,为缓解城乡农副产品供应短缺的问题,农业部提出“菜篮子”工程,九十年代初“菜篮子”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基本解决了畜产品需求增加和市场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此后经过几个阶段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我国畜牧业经历了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并开始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2007年至今,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标志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开始逐步建立,畜牧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量达到7,748.38万吨和3,467.76万吨。
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显著改善了主要畜牧产品的供应状况,2020年我国肉类及禽蛋人均占有量分别达54.11千克和24.56千克,较2010年分别增长7.04%和14.13%。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畜牧业产值稳步增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畜禽产品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①产品保障目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禽肉和禽蛋保持基本自给。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特色差异化产品供给持续增加。
②产业安全目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大幅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取得突破,饲料、兽药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为维护产业安全提供可靠支撑。
③绿色发展目标。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匹配度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形成种养㐀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循环发展新方式。
④现代化建设目标。现代养殖体系基本建立,畜禽种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8%。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8%以上。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加快构建,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生产经营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