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max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农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大数据应用于农业奠定了基础。从国内国际的发展来看,大数据正在驱动农业发展路径发生变化,以提高农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农业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小编整理了全球十大农业大数据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
美国农业正在采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方法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以1%的农业人口维持庞大的农业生产体系,不仅满足美国本土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
跟国内常见的农业机械比,这些机器高大得多,一台喷药机完全张开“臂膀”,翼展达36米。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家伙”还很有“头脑”——驾驶室里配备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
没有传统农民那么辛苦,机器会按照设定的路线工作,施肥、打药完全自动化,哪些地方打过,哪些地方没打,绝对不会搞混,GPS上都显示得清清楚楚。在美国,像这样“劳作”的农场主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模式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以精准为特征的农业,正在让种植变得更加容易。
现在的英国农业一方面向“精准农业”迈进,结合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空间地理技术,更为精准地进行种植和养殖作业;另一方面,提升农业生产部门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加强其对于市场的理解。
而这一系列需求的基础就是强大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处理平台。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于2013年开始专门启动“农业技术战略”,该战略高度重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要知道传统农业正在遭遇着互联网的“冲击”,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不但颠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手工劳作方式,也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农业生产因此获得了“类工业”的产业属性。
法国农业部计划在2017年建立一个大数据收集的门户网站,为农民带来更多机会,改变农民与银行、保险公司、农业互助合作社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目前每天有成百上千的农业相关数据出现在互联网上,如何有效地甄别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数据是目前面临的挑战,这也将成为很好的创业机会。
该农业数据库门户网站将建立在现有数据库基础上,保证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鉴于目前鲜有国家在这一领域投资,法国希望将此门户网站建成欧洲大数据农业的典范。
德国农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个德国农民可以养活144个人,这一数字是1980年的3倍。但要想临时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每个农民需要至少养活200人。这就需要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新技术。
目前,德国正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数字农业。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云平台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进行精细作业。种植何种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强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况,农民可据此优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现代德国农民的工作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支持。农民只需要切换到GPS导航模式,卫星数据便能让农业机械精确作业,误差可以控制在几厘米之内。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最北端,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可耕地面积达十亿亩,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农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管理大农场的一切要素就是效率。所幸的是,智能手机上的app,让农民能够接触到在10前难以想象到的一系列数据和管理工具。软件从临近农场的气象站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会让农民知道会不会有风吹来而影响农药喷洒。这个app也会包括田地的网格地图,从卫星图像中提取的精确信息会与网格上每个方格的土壤样本对应起来。所有这些信息都在软件构建的一个预测模型中,包含着从加拿大西部5000万英亩土地上收集而来的数据。
然后数据会告诉农民的自主驾驶拖拉机,每个方格需要多少种子和肥料。当然,app还会帮农民安排农场工人的日程,追踪他的财务状况等。花同样的投入,能获得更多产出,而且节省大量时间和令人头疼的麻烦事。这就是大数据在农田里的应用,而且也在整个耕种世界中迅速扩散。
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澳大利亚十几年前就建立了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即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由NLIS认证的瘤胃标识球或耳标对牛、羊进行身份标识,由国家中央数据库对记录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对动物个体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实现追踪。
比如说澳洲奶牛从出生到死都会戴上NLIS耳卡。每次挤奶后,会对每只奶牛耳卡上的电脑芯片做一次扫描,可得出当日的产奶量,通过产奶量的变化,调整翌日的饲料以及了解牛的身体状况。
目前全球质量溯源体系2.0版正式上线,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支持下,每个加入体系的商品都会被赋予一个类似身份证的特殊二维码“真知码”,并可多次写入数据。消费者只要通过相关手机应用进行扫码,就可了解商品“从哪来、到哪去”,企业也可精准掌握货物去向,从而构成一套覆盖生产、物流、仓储万博max、消费各环节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食品可追溯一直是农业大数据前进的目标之一。
日本的农户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被媒体称之为“老爷爷老奶奶农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振兴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日本利用互联网将农户积累的技术和知识数据化,让下一代农户或农业企业继承。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收集的气象大数据以及农作物生长数据等,实时发送给农户或管理人员,从而让他们能够合理浇灌和施肥。
此外,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消费者动向,能够抓住最佳时机生产和销售畅销的农作物或农产品;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人驾驶拖拉机能够在大规模农场实现24小时耕作,有效解决农业人口不足问题;而利用大数据分析,还能够提取出很多迄今为止尚未弄清的信息,例如能够发现气象条件与病虫害发生的关联性等,从而提高农场管理效率和农业耕作效果。
据外媒报道荷兰政府将拨款140万欧元用于购买卫星数据,以提高荷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效率。其中,卫星数据将包括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水的质量等多种详细信息。
届时,专业公司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有关灌溉、施肥和农药喷洒作业等建议。荷兰政府决定向农民开放这些卫星数据使用权,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兰政府表示,卫星数据可以持续地对农作物进行监测,根据这些卫星数据,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的详细情况,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将有助于荷兰巩固其农业和园艺业在全球处于前沿的位置,并使该国为日后解决粮食危机做出前期努力。
以色列一直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闻名于世。在很多国家仍在尝试摸索大数据运用途径和方式时,被誉为“创新国度”的以色列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展示了大数据运用的缤纷画卷。
要知道以色列超过一半的土地为荒原和沙漠,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十分严酷。经过多年的努力,以色列在水利灌溉技术、农业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等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最前列。而大数据的运用使以色列本就高度发达的农业实现了再一次飞跃。
以色列农业有较高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诸多农业技术创新公司利用大数据帮助以色列农民,根据不同农场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耕种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法推出了包括预测天气、灌溉和病虫害状植物模型技术,该技术利用卫星图像、作物实地生长报告及当地病虫害分布等大数据资源建立植物生长模型,随时采取可视化数据并预测植物病虫害风险和气候变化,使农民能够根据预测数据进一步精确雾化灌溉设备的阀值及方向、肥料及杀虫剂使用数量等,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