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万博max龙岩农业农村信息网农业信息农业农村信息简报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2
2024-02-26 14:35:44

  万博max体育官方宜春市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先机,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信息互联、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方面大胆探索,2021年举办了首届“5G+数字乡村振兴”大会,在数字乡村的助推下,农业农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以数字化实现信息数据互通共享。一是实现监测预警一体化。出台《加强市直行业部门防返贫监测筛查预警工作方案》,建立行业部门数据比对预警机制,打破数据壁垒,通过信息推送和数据比对,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供给基层核实研判,从而缩短认定时间,提高监测对象识别纳入的精准性。二是实现保障服务便利化。运用信息化手段持续做好就业监测,主动研判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市场需求等信息,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对象提供“131”(1次职业指导、3个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就业援助帮扶,目前,全市80480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稳岗就业,就业率达82.56%,有就业意愿未就业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均实现动态清零。三是实现应急管理智慧化。完善农村水库、河流、沟渠等管理,在全市中、小型水库以及河流危险区域建立高空喇叭,摄像头等硬件设备,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有效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二、以数字化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一是筑平台。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目前已建设市级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强化农业大数据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村产权交易、指导渔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丰城市上线农事服务中心“滴滴”农机项目,通过“农事托管服务中心+农机协会+农户”的模式,自平台上线以来,丰城市存量农机入驻率达到80%以上,促成交易1800余笔,累计服务面积达40万余亩,小农户服务人数3万余人,农业托管服务成为农村发展新潮流。二是抓示范。引导企业和农户创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打造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奉新县建设区块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以奉新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为对象万博max,在种植养殖管理一体化、产销数据采集全链路、农产品可溯源等领域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可提高加工效率超50%,劳产率提高30%以上。三是促融合。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开展60多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全市共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企业)26个,2、占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数的22.8%。

  三、以数字化促进乡村治理灵敏高效。一是破解党建难题。坚持实用为先,打造以“一网三端”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集党务工作、数据分析、指挥调度、督查考核、学习教育为一体。把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打造成覆盖基层党建八大领域、联通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综合性平台,实现工作网上开展、数据网上分析、调度督查网上进行、学习教育网上完成,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二是拓展服务空间。将党建平台对接电子政务、“赣服通”等平台,让群众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便可直接办理医保报销、社保卡申领等事项50余项。同时,依托“党群一家亲”微信小程序,党员和群众在手机上就可查看村里的“三务”公开情况,发布“微心愿”,了解办事指南和惠民政策。三是探索应用场景。将5G、VR、大数据、物联双千兆等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数字乡村应用场景。铜鼓县高桥乡梁塅村建设5G+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对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长效管护等事项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基于移动“千里眼”、5G“云喇叭”等硬件,构建起“移动看家”管理平台,实现村务的智慧管理;利用VR等技术,更加生动的讲好故事,建设红色教育旅游示范基地;基于移动实时大数据展示来村人员信息,支撑乡村智慧防疫管理,及时向返乡人员宣导就业政策。

  四、以数字化打通农副产品上行渠道。一是建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对电商基层网点建设,架起贫困地区和市场之间沟通的桥梁。如充分发挥“供销e家”一张网的独特优势,采取“电商平台+电商服务站点+扶贫户”的模式,开展农产品销售。二是树品牌。万载县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项目实施为载体,打造“富万载”区域公用品牌体系,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经营模式,帮助各村级合作社,家庭农场、扶持产业基地销售农产品500多万元。三是丰业态。着力培育乡村新业态,创新运用直播带货、拼单团购等方式,推动农产品产地直销,丰城市与京东集团签约数字经济发展项目,今年国庆期间在京东直播开设的“丰城源选直播基地”达人号、“中国特产·丰城馆”店铺号总直播时长48小时,共累计吸引场观30万余人,总交易金额达385.6万元。

  为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年度新增规模较去年只增不减”的工作要求,抚州市紧盯下半年2.8亿元的新增目标,积极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自主发展产业,扎实抓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目前,全市6月-10月共完成新增2619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占比93.6%。

  一、培训宣传广,做到政策要点应知尽知。一是强化政策培训。按照“政府主导、银行主体、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县、乡镇、村业务专干和各基层银行对小额信贷政策的培训,实现乡镇专干和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基层力量熟练掌握调整后的政策要点。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开展小额信贷政策培训28次,培训乡村干部3600余人次。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通过印发小额信贷宣传单、小礼品等方式,组织乡村干部与合作银行业务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宣传,累计发放到户宣传资料4.6万份,让所有脱贫人口及监测户了解小额信贷政策,尤其对新增监测对象开展上户宣讲政策,做到“应知尽知”。三是强化调查摸底。根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产业发展需求摸底情况,由乡村干部和辖内银行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产业开展逐户核查,分析信贷风险,建立脱贫人口信贷需求台账,对有需求的脱贫人口实行精准放贷。

  二、压力传导实,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一是扎实抓好问题摸排整改。按照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国家考核评估、省考反馈和市级自查问题整改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要求,由抚州银保监分局牵头对脱贫人口小额使用不规范或用于非生产性支出、未应贷尽贷等进行全面自查整改。二是明确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存量和有劳力脱贫人口情况,将下半年2.8亿元小额信贷增量任务,全部分解到各县(区),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内容开展常态化督导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督办。

  三、关键把握准,推动信贷政策落到实。一是强化信贷与产业融合。通过小额信贷投放,叠加产业直补、技能培训等政策,大力支持脱贫群众发展生产。让小额信贷与产业帮扶深度融合,实现脱贫户增收目标。二是强化机制与方式创新。积极探索脱贫人口及监测户参与合作社合作发展的模式,引导脱贫人口及监测户参与合作社成为社员或投入产业基地参与生产经营,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临川区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脱贫户”模式,由1150户脱贫户共同出资组建合作社,每户3万元,共同投资新建标准化养猪场,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强化风险和安全管控。对脱贫户和监测户评信授级做到全覆盖,足额安排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金融部门放贷风险,解决金融部门的“惜贷”问题。全面深化“政银保”合作,建立产业保险制度,切实防范因不可抗拒因素给脱贫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减少政府和银行的风险。

  四、日常调度勤,完善“应贷尽贷”落实机制。一是完善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各级乡村振兴、银保监部门和合作银行定期会商,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协同发力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建立“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制度,层层压实责任,督促做好小额信贷工作。对县(区)每半月完成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县(区)下发督办单,开展提醒约谈。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各地不断简化业务流程,提供优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如黎川县农商银行对夫妻双方有一方在外务工暂不能回家办理手续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先行办理手续,待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后再补签手续。乐安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需求的所有脱贫户(监测户)进行入户全面摸排,并提供一对一、心贴心服务。广昌县合作银行采取“集中办公,专人负责,延时服务”模式,做到即报即审不过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发挥系统监管功能,梳理分析全市年度内分月到期情况,动态监控运行情况。强化县乡两级对逾期的监管责任落实,对已的农户开展定期走访联系,防止小额信贷用于结婚、建房、购置商品房等非生产性支出,指导已农户用好,让真正用在产业发展、造血增收的途径上。

  井冈山市立足“红”的优势,对标“现代化”要求,积极探索创新“红色治理法”,创新推出“五红五治”工作法,持续深化红色治理改革,充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全要素网格”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效推动红色治理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治理助推现代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一、强化“党在格中领”。一是党建引领全域化覆盖。在全市257个“全要素网格”建立党小组,优先选聘网格内在职党员、先进分子,配齐配强专兼职网格员355名,发展相对固定平安志愿者5750人,并建立落实“一网格一微信群”,健全完善了“镇(街道)-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底座”,实现党建引领全要素网格全域覆盖。二是党建引领“示范品牌”建设。坚持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传承优良传统,积极推动“五红五治”融合发展,创新优化“示范品牌”。大力推进“党建+红色治理”项目建设,助力打造多个“红色名村”和“红色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无毒社区、法治示范村、生态旅游法庭、枫桥式派出所”等示范创建,打造提升“红色讲习所”、红色调解队、“指尖上的派出所”、“警民小栈”、“群众说事室”等特色品牌。特别是创新推出6个“红井冈”个人品牌调解室,成立仅4个月就提供各类咨询服务180余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2件,调处成功59件,调处成功率达95%。

  二、落实“人在格中走”。一是配强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要求。全要素网格员按照“1+N+N”(1名中心网格长+多名网格员+多名平安志愿者)标准,选优配强网格长、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农村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鼓励村级后备力量参与,农村每个网格固定不少于 2 名平安志愿者,网格员通过“平安江西”专业版网格手机系统开展工作,进行日常网格巡查、上报巡查结果、制定巡查日志台账、报送信息、处理事件,网格巡查日均至少3小时,每月需完成有效事件上报25条。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构建工作机制。完善“一把手”负总责、政法委牵头主抓、乡镇党委统筹协调、政法委员具体实施、村(社区)日常监管的管理体制,严格实行每周一评选、每半月一沟通、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通报、每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机制,运行至今,共收集上报各类事项66657件,办结66612件,办结率达99.93%,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三、做好“事在格中办”。一是推动“社会治理一张网”整合。汇聚整合综治、党建、消防、、民族宗教、人民调解、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资源要素,推动综治基础网格与各类专业网格“八网合一”,依托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接驳28家市直有关职能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动互促,有效实现全市“社会治理一张网”。二是提档升级“智能化建设”。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及时完成市综治中心机构改革和人员转隶,配齐16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专兼职人员和政法委员,并以厦坪镇为试点推广打造具有实战功能的综合指挥平台,市乡村综治中心合格率均达100%。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克服财政困难,投入3849万元建成1860个农村区域视频监控,并逐步接入了属地乡镇综治中心和基层派出所,有效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定南县坚持把稳岗就业摆在优先位置,推进脱贫人口就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全力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已就业的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着力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一、坚持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就业监测。一是强化就业监测调度。落实脱贫人口务工月调度机制,每月由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一次就业监测调度会,对各镇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就业信息监测系统录入等工作进行调度,压紧压实行业部门和各镇责任。二是持续开展就业摸底。充分发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镇村干部、信息员上户开展就业情况摸底,做到就业帮扶“五个清楚”,即劳动力底数清、劳动能力清、就业意愿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收入清。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针对的就业帮扶措施,三是加强就业信息抽查。建立就业信息抽查通报制度,由县就创中心组织人员对各镇脱贫人口的就业状况、就业形式、就业收入、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等进行电话抽查,抽查情况全县通报,并督促各镇做好整改,提升就业信息准确率。

  二、坚持拓宽渠道,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一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持续抓好脐橙、生猪、油茶、蔬菜等产业发展,扶持宏涛畜禽、鼎峰蛋鸭、阳林山下种鸽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022年继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重点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给予引导安置;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公益性岗位1538个,其中人社部门保洁员511人,林业局护林员531人,农业农村局保洁员144人,乡村振兴局光伏公益性岗位304人,文广新旅局农家书屋管理员48人。今年以来,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28万元。三是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推动帮扶车间发展,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就业帮扶车间,2022年新增2家就业帮扶车间。加强就业车间监测帮扶,确保就业车间稳定运行,目前共有30个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514人;截止7月底,为10个帮扶车间发放房租水电补贴36.54万元。四是鼓励创业增加就业。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激发群众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和带动脱贫人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及时落实各项创业政策,截至目前为41名脱贫人口发放创业担保411万元;给予8名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万元。

  三、坚持优化保障,用好用活就业政策。一是强化岗位推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服务,合理安排企业、重点群体专项招聘场次,开展“大学生双选会”“送岗下乡”“孩子喊父母回家”“点对点招聘”等定向招聘活动,推进企业与劳动者精准对接。推广运用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新型招聘对接模式,实现线上招聘活动不停歇。今年以来开展线人,成功为县园区企业输送员工1885人。二是落实就业补贴。加大帮扶车间、园区企业及产业基地扶持力度,发挥帮扶车间、园区企业及产业基地吸纳就业作用。落实帮扶车间、园区企业及产业基地吸纳帮扶对象岗位补贴。积极落实一次通补贴政策,切实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目前共为3005人发放一次通补贴136.45万元。定南县今年新增县内企业及实体务工交通补贴政策,为在县内企业及实体务工的438脱贫户、监测对象发放交通补贴8.76万元。三是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有培训意愿和创业需求的劳动者参加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范围。今年以来围绕脱贫户、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开展了中西式面点、烹调、办公技能、养老护理、抖音创业等各类技能培训29期,培训人数714人次。发放一次性求职及生活补贴74人4.82万元。

  上高县根据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嵌入式养老”模式,打破异地集中养老的传统,最大程度地还原和延续农村本地老人的生活方式,实现农村老人“家门口养老”,不断强化政府兜底的巩固拓展农村特困群体脱贫攻坚成果。

  一、“三个强化”明确思路,全面优化服务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描绘“一幅画”。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党建+乐龄中心(幸福食堂)”建设的工作方案》《上高县幸福食堂管理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推进“一村一场所”建设,促进养老服务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架构起多层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格局。二是强化科学布局,勾勒“一张图”。全面摸清底数、运营状况,大力推进乐龄中心(幸福食堂)建设,全共县规划建设149 个,已建成131 个。三是强化兜底保障,织密“一张网”。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落实农村分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 照料护理等救助供养制度,以集中供养统一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补助,惠及全县508名分散特困人员,发放264.798万元。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县、乡、 村、组、邻里“五级联动”定期探视巡访关爱制度,2021年探视巡访1.2万多人次,实现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的全覆盖。

  二、“三个一批”解决难点,全力补齐设施短板。一是改造提升一批。立足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需求,重点打造省、市、县示范点建设,对幸福食堂现有服务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对房屋、场地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增加医疗康复设施、增强基本照护能力,重新改造提升32 个。二是计划扩建一批。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将幸福食堂纳入镇万博max、村发展规划,采取加固房屋、平整周边场地、添置消防器材等一系列措施分步实施养老设施扩建项目,对区位优势、服务基础较好的徐家渡镇万坑村、徐家渡镇塘下村、锦江镇朱桥村、翰堂镇磻村等11个幸福食堂进行扩建,对锦江镇大塘村幸福食堂进行路面黑化,全县扩建面积约达600平米。三是整合建设一批。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阵地、农家书屋等有效资源,累计投入资金1253万元建成的131个农村幸福食堂,覆盖全县建制行政村的70%,惠及1348名老年群众。

  三、“三个思路”统筹资源,全域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加强运营监管。全县幸福食堂分散在15 个乡镇和街道,点多面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装智慧监控设施,建设幸福食堂运营监管平台,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监管,实现了幸福食堂网络化、智能化监管。二是拓展服务方式。在兜底底线、保障基本用餐需求的基础上,将党建元素融入幸福食堂,打造老年活动阵地,有效整合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社会组织、儿童之家,推进“党建+养老”民心工程,让幸福食堂里有“真幸福”。三是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协议合作等方式,以幸福食堂为平台,组织家庭医生为老年人开展重大疾病巡诊、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等医疗卫生服务,今年1-9月累计巡诊6500人次,完善老人健康档案35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