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万博max体育官方农业信息农业农村信息简报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2〕第3期
2024-02-21 13:57:12

  万博max体育官方井冈山市始终牢记习总“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坚持“红色最红、绿色最绿、发展最优”理念,借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立足自身红绿资源禀赋,不断强动力、聚合力、增活力,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撬动老区乡村振兴力,实现“从红色资源到红色经济,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生活”的转变,有力推动井冈山乡村振兴示范区、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真正使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可落地、可持续、可推广。

  一、强动力——撬动社会投入,变“红色资源”为“红色动能”。井冈山市依托茅坪镇“八角楼”等深厚红色资源和良好生态资源,规划设计以茅坪镇为中心辐射大陇、柏露等周边村庄的红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75亿元。在原有红色资源开发基础上,以保护恢复遗址、红色名村建设等手段,实现景区景点串联成片,打造“茅坪红飘带”,同时大力实施“231”富民工程,着力发展黄桃、猕猴桃等种植产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助力全镇群众增收。井冈山市坚持红色教育培训与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精品民宿的深度融合,以7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打造柏露村红色教育区。围绕红色教育区沿柏露河打造500米水街,将带动柏露文旅和当地村民共同投资2000万元发展50栋民宿;鹭鸣湖景区引进禾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发展“稻虾共作”,带动当地村民自行投资300余万元参与打造“小桃民宿”等10多栋民宿,吸引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高校思政教育为基础,投资300万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深度融合,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引入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律激活乡村、经营乡村,更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活力。

  二、聚合力——稳固利益联结,变“少数受益”为“共同受益”。在柏露红色旅游示范区,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精品民宿、土特产销售,并以闲置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年年可分红;在柏露村红色教育区,将村民的闲置住房交由柏露文旅装修经营,并按入住率进行分红,年年有收益;上古田红色教育基地以每年土地300元/亩、房屋1500-2000元/栋的标准,流转村民闲置房屋及农田山林,改造出民宿58栋、接待床位826张,并配有民俗村史馆、红色书屋、豆腐坊、工艺坊、农耕体验区、水上乐园、山地越野车赛道等10余种业态……资产活了,人心也活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主动盘活自己的“不动产”,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鹭鸣湖田园综合体项目按照“共享+互补”合作模式,让农户以闲置住房等入股共享农庄,占股49%,收益按50%分红,可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古田村公益金项目按照“1+1+X”即“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把学员分配到农户家,按一位学员45元的标准补助,全村年可增收200万元;茅坪镇的3000亩黄桃产业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的经营模式,吸收102户脱贫户以资金入股、享受股金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民变成了股东,与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柏露红色旅游示范区项目,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丰富柏露旅游业态,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参与文旅产品、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及“小桃民宿”等10多栋民宿,让村民变老板,预计可增加就业岗位100余个;上古田红色教育基地融入民俗村史馆、红色书屋、豆腐坊、工艺坊、农耕体验区、水上乐园、山地越野车赛道等10余种业态,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大量创业和就业岗位,解决古田村及周边村约100余人的就业难题,吸纳脱贫户14户68人……让农民当老板,既集聚了群众智慧和力量,丰富了旅游业态,又创造了更多创业和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收。

  三、增活力——推动互促共融,变“景区旅游”为“全域旅游”。茅坪镇通过村、组两级的村民理事会,来管理大陇商业街店铺商家、景区民宿业主、研学旅行接待户等对象,将人居环境管护情况纳入业态经营准入退出机制的重要评分内容,以利益联结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管护的内生动力。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在了每一天的生活里,大家纷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卫生,让广大乡村处处是景、处处可游。仅茅坪一个镇就有5个村成功创建江西省5A、4A和3A级乡村旅游点,大陇村、神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全镇年接待游客百万余人次。从“站着看”到“主动干”,群众与旅游产业在融合,乡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红色培训、研学旅行等产业在融合,全域旅游正在井冈大地被写实,乡村振兴的活力被充分激活。

  赣州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把乡村振兴作为重点主攻方向,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统筹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一、强化监测帮扶,织密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网”。健全机制调度勤。建立“每月一排查、每季一报告”监测排查机制,确保不落一户一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36万户5.37万人;循因帮扶举措实。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紧密结合,将监测对象全部纳入帮扶,通过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兜底保障、防贫保险等举措,分类帮扶已消除风险7907户31375人,未消除风险的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未出现致贫返贫现象;合力监测效果好。协同医保、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定期将农户住院、低保、就学、受灾等数据信息向乡村振兴部门以及县乡村同步推送,加强数据共享和比对分析,及时入户核实,实现联合监测,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精准防贫保险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典型案例。

  二、实施产业振兴,构建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链”。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扶持政策。大力推广代耕代种和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培育5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大户5514户;脐橙产业规范提升。持续开展柑橘黄龙病、柑橘木虱等危险性病虫害监测,升级改造赣南柑橘良种苗木繁育公司;蔬菜产业稳步推进。新增规模施蔬菜基地370个、建成面积6.97万亩,引进市外职业菜农534户,培育职业菜农12934户;富硒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省率先出台《富硒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新增富硒产品认证136个,总数达到236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创建有序开展;农产品加工链条进一步完善。争取省级资金3396万元支持赣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成信丰温氏、大余南安板鸭等一批现代化畜禽屠宰加工项目和赣县晶星面条米粉、信丰太阳花甜玉米、哈克生物油茶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新增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区。会昌县、寻乌县、信丰县、全南县、崇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首批“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实施人才振兴,锻造乡村振兴人才“生力军”。将艰苦边远地区“四放宽二改进”招聘政策扩大到全市县乡事业单位招聘中,允许根据应聘人员报名、专业分布等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大力推动乡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培训,设立“乡村大讲堂”,共计8.7万人次参训;创新“五方面人员”选拔、企事业单位选调工作方式,首次采用“答辩+追问”的方式择优比选,从“五方面人员”择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89人,从企事业单位员中选调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06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完成348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本科年度招生报名任务;招录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大专定向培养生22人和全市乡镇蔬菜技术人员中专定向培养生30人,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41人;邀请全省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的212人次科技特派员组成的22个科技特派团和62个科技特派员在全市范围内挂点开展科技服务。

  四、实施生态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生态“动力源”。做好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全市优化后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全市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面积115.19万亩,完工造林20.00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47.46万亩;新增封山育林32.58万亩。积极推进省级森林乡村建设,成功创建103个省级森林乡村,10个省级乡村森林公园。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获批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国5个),全市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3.59平方公里,总完成治理面积率为102.72%,完成率为省下达任务的163.6%。

  五、实施文化振兴,描绘乡村振兴思想“同心圆”。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村干部群众。分类分阶段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域展开,全市20个县(市、区)均成立实践中心,已建成乡镇(街道)实践所287个,覆盖率91%,建成村(社区)实践站2563个,覆盖率65%。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33个,省级文明村镇60个,市级文明村镇263个,县级文明村镇2758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村、镇总数比例分别为60.22%、68.55%;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累计983场,其中市级院团全年送戏下乡150场,举办红色歌曲广场舞展演、赣南红色主题灯彩展等8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受惠群众达38万人次;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了市辖区不少于50%乡镇(街道),县(市)不少于30%乡镇(街道)建设目标。开展2021年文化旅游讲解员和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培训,培训人数达460人。

  六、实施组织振兴,凝聚乡村振兴基层“新动能”。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列入全市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和质量过硬行动重点项目清单,注重选配熟悉“三农”工作、善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干部进入县级领导班子,建强“一线指挥部”,县级班子成员中的年轻干部和全日制大学以上学历干部,比换届前分别提高了16.1%和12.7%,村两委“一肩挑”比例达99.88%,村党组织致富能手比例达84.58%,大专以上学历达52.37%,每个村班子都配有年轻大学生和女干部。全市村干部平均年龄45.14岁,比换届前降低3.3岁,交叉任职比例达64.04%;推行“1+N+1”强村带弱村模式,推动全市217个集体经济强村结对帮带436个弱村、示范带动219个中等村,被帮带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45%以上。2021年,全市村均经营性收入34.57万元,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过10万元,68.82%的村超过20万元,13.6%的村超过50万元万博max体育官方,103个村超过100万元。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有保障,贵溪市乡村振兴局主动入位、提前谋划,通过“三个到位”,有效应对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及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严防过渡期内医保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脱贫人口脱保和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一是政策宣传到位。针对2022年起不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政策的“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和返贫致贫风险消除后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贵溪市通过印发政策宣传手册,组织、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乡村干部逐户上门宣讲,对过渡期有关“优化调整资助参保政策、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恢复基本医保公平普惠功能、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等最新医保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提高医疗保障政策调整知晓率,争取需要自主缴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稳定脱贫人员和监测对象的理解与支持。

  二是部门配合到位。贵溪市乡村振兴局、税务局、医保局、民政局、财政局、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数据比对,将享受资助参保政策的人员、需要自主缴费参保的人员以及还未缴费参保的人员信息定期进行梳理,医保部门对已缴费人员及时做好系统标识。各部门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密切协作,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医保保费征缴及医疗保障待遇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按规定享受医保帮扶政策和农村医疗保障待遇。

  三是责任传导到位。县、乡、村乡村振兴系统干部主动入位,从2022年1月起定期排名通报应自主缴费的稳定脱贫人员和监测对象缴费进展情况。为便于精准动员催缴,贵溪市乡村振兴局定期将未缴费人员名单逐级下发到村。县分管领导亲自调度,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市乡村振兴局、市医保局主要领导分片下乡督导,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各乡镇亲自布置调度,对自主缴费进度落后的村支部进行约谈提醒;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等亲自上门,手把手指导需自主缴费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运用手机网络平台自主快捷缴费参保。截至目前,贵溪市15142名脱贫人员已参保14899人,参保率98.4%,1805名监测对象已参保1792人,参保率99.3%。针对未缴费人员,贵溪市将加大工作力度,开展集中攻坚清“零”行动,确保3月底集中缴费征缴期结束前完成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