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整齐地种在一排排铁架上,肥料和水分通过滴管系统输送;半米高的西红柿缠绕在绳子上,培育它们的却是仅有10厘米厚、10厘米宽的小土堆……3月20日,来自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的农业专家,来到福建省罗源县起步镇安下村,对绿宫坊农业公司的智能大棚进行验收,并授予这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和“设施农业五新推广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温度后台可控,培育生菜的水肥可循环利用,种植西红柿的小土堆也连接着后台智能控制中心,蔬菜需多少水和肥料,都可精准计算供给。”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余文权介绍,这是该省首个运用以色列技术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智能大棚。不久前,福建省农科院与以色列签约建设智能大棚,并在福清市渔溪镇开辟实验基地,对以色列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绿宫坊农业公司2013年底投入500多万元建成15亩智能大棚,并于近期投入生产。
“与传统农业相比,利用智能大棚种植蔬菜投入高,产出也高,更重要的是不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绿宫坊农业公司总经理郑旭春说,如今投产的15亩大棚日常只需3个人维护。大棚内的西红柿4月结果,5月就可大规模采摘。该公司已与几个大型超市达成合作协议,未来不用为销路发愁。
福建省农科院表示,目前全省除了绿宫坊农业公司,漳浦、大田、泰宁等地也引入了智能大棚技术,不少农业企业正与省农科院洽谈,表达引进这项技术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