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1年第5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2024-07-21 14:53:33

  从创刊至今30多年来,《农村经济》始终紧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办刊思路,朝着“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于一身的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迈进。一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几经扩版,增大刊发文章容量,在保留精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对期刊栏目进行重大调整,以更好地突出研究的重大性、理论性、政策性特征。如约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稿的“专家视点”,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政策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反映突出事件的“灾后重建研究”及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平台的“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均具有鲜明特点和强烈针对性。二是瞄准研究前沿,组织高质量稿件,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源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稿源纳入本刊“专家视点”,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如韩俊、张晓山、英、马晓河、张红宇、温思美等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均对本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纷纷赐稿。三是坚持主动办刊、开放性办刊,充分发挥刊所合一的特殊优势,期刊责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研能力,以促进期刊向着高质量水平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多年来,《农村经济》秉承“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政府提供发展新思路,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耕耘,《农村经济》于1991年正式列入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曾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优秀期刊称号。《农村经济》也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版)对全国2164种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序、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各类计量指标排序和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排序,《农村经济》均在“综合性经济科学/农业经济”类期刊中排名列全国第六、在同类地方性期刊中荣列第一。

  回顾过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在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深受四川及全国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三农”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仍将一如既往地追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农村经济》开设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区域经济、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营管理、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于一身,以期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

  登录《农村经济》网上投稿系统点击左侧“用户专区”栏下“读者登录”,新用户注册登录后进行投稿。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下,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合理引导乡村劳动力回流,实现人才振兴。为此,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农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为遏制外出劳动力回流,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现行户籍制度改革以及改革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编号:20XDJ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的新道路。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2010、2012、2014、2016及2017年粮食贸易数据,运用Ucinet6软件对“一带一路”粮食贸易网络核心结构演变及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一带一路”区域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高,整体网络及分品种网络均存在核心——边缘结构且具备局部集聚特征,贸易大国对整体贸易“关系”控制力强;中国在粮食贸易网络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但并不处于贸易网络的核心,贸易量与影响力并不匹配。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中国应当积极发挥战略推动者作用,在与核心国积极拓展贸易关系的同时,注重连接半核心国与边缘国,真正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粮食价格调控与市场反应机制研究:基于农户与粮食企业行为视角”(编号:71673127)、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编号:CAAS-ZDRW202012)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人才专项“全球化视角下提升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保障粮食安全研究”(ASTIP-IAED-2018RC-01)的研究成果。

  [摘要]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是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但是,经营权流转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值得探究。本文梳理了家庭农场孕育和成长的缘起,家庭农场与小农户之间存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租佃关系,其从发展之初就带有佃农化的基因。利用统计资料与实际调研两个层面的数据,分析家庭农场佃农化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并从理论层面剖析家庭农场佃农化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佃农化的家庭农场陷入经营权交易难度高且不稳定和土地租金成本过高的经营困境,衍生诸如土地经营的非粮化倾向增加、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成倍提高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家庭农场佃农化正是土地承包权固化的结果,而地租水平的快速增长,迫使土地承包权的财产属性显化,加剧承包权凝固的状态。为此,文中提出探索适应现实需求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政策管理,以期增强家庭农场土地产权稳定性,进而破解家庭农场佃农化现象所引发的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小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问题研究”(编号:19BJY124)的研究成果。

  [摘要]宅基地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目前,“三权分置”作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三权分置”的内涵及权利关系不清,二是不能有效解决农民进城失败返乡问题,三是不能很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用地需求。宅基地发展权制度是在中国独特的央地关系与发展模式约束下,在“双保”矛盾和“三农”问题的挤压下,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不断创新和渐进演化形成的,兼容了宅基地稳定与效率、保障与财产的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需要,具有典型的内生演化特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当实现内生演化与人为设计的融合,在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协同建构起宅基地发展权制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与集成效应。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地权演化视角的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研究”(编号:17BJL0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绿水青山”可在“实体”“产品”“服务”三个层次转化为“金山银山”。本文构建村庄发展两阶段“钻石模型”,分析了一般性村庄的生态建设过程及“两山”转化机制,并依据浙江省滕头村案例分析“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分析表明,自确立“生态立村”发展战略以来,滕头村传承“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滕头精神,在村庄内部积极布局产业,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实现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在村庄外部发展工商业,不断拓展市场反哺村庄,实现内外部发展的良性互动。政府支持和外部机遇亦对村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与风险交流策略研究”(编号:71633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乳制品行业‘公司+农户’最优合约边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7187317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编号:21ZDA059)、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编号:19XNH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乡村建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使用的末端水利设施,对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重修建、轻管护”,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建国后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历史分析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利用成都市金堂县全域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农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满意度较低;需求分类不均匀;管护主体模糊;管护资金、劳动力投入不足;新型管护主体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皆是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背景综合形成的。通过探索农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集体管护意愿与决策,本文提出了“村委会牵头+农户参与”的集体管护新路径构建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