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
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我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对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量变质变转化期,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人均面积40%,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技术工程。
设施农业是涵盖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园艺技术、栽培技术和管理等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发达程度是体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包含设施栽培、饲养,各类型玻璃温室,塑料大棚,连栋大棚,中、小型塑棚及地膜覆盖,还包括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设施栽培可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增加产量,由于有保护设施,防止了许多病虫害的侵袭,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或很少使用农药,从而改善商品品质,并能使作物反季节生长,在有限的空间中生产出高品质的作物。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设施农业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田园的三次变现,第一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实现田园农产品变现;第二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创意之力实现田园文化产品和田园旅游产品变现,这一次变现不仅赚了钱,还形成了一个田园社群;第三次变现则是依托田园社群建立起来的延伸产业变现。
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促进产业加速变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一方面强调跟原住民的合作,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农民合作社利用其与农民天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现代农业产业效益、资产收益的增长等。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情正盛,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更多体现的是“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是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未来还会将发展进一步拓宽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度。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禀赋,实现和谐发展。它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实体,其核心价值是满足人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质流真正做到反哺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2016年共享单车的兴起将中国的“共享经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目前国内共享经济市场包括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各种领域,并在不断扩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曾经一度号称“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电商的兴起,为农业的共享提供庞大平台基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为中国农业提供了精准化的信息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农业进入自动化无人监管的新时代。
共享农业,是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将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要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
共享经济进入农业领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间环节,另一方面还要真正做到“共享”,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真正起到帮助作用。“共享经济”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财产、资源或者信息,与用户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共享农业已经向共享土地、共享农机、共享农庄等具体的形态上发展。
农业推广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让一批手持农业科技真本事的人和单位成为了共享农业模式的受益者。2017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条关于强化农业推广的意见,其中提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如果单独看,这也许只是常规的一项内容而已,但如果以共享经济的角度思考,这里面也蕴含着改变传统农资格局的“大阳谋”。
新零售是零售业的升级,新农业是农业的升级,当新零售和新农业交叉碰撞的时候,更有趣、更酷的商业/农业模式就会出现,比如把农田和养牛场搬进超市。比如餐桌上的清蒸鱼一小时前就养在你座椅背后的立体鱼塘。
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不断发展。2016年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线O零售模式似乎成了大势所趋,农业新零售或许能够带来在新消费刺激下的进化的新物种。
新零售就是对人、货、场三者重新架构,完全可以做到以销定产,这样种植生产就能有的放矢。对于一些收获期较短的产品,可以采用预售的方式,减少产品上市后的流通环节。通过最近几年电商销售的大数据积累,对于特定地区,特定产品的市场消费规模,已经有了基本的数据模型。这样对农产品销售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流通环节,提供了有的放矢的数据支撑。农业跟新零售的结合,肯定能诞生下一个现象级的品牌。
新零售的核心是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消费体验,而之前零售的主要目的是把商品卖出去。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路体现在多方面:多种线下场景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线验;线上线下数据的融通为智能商业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无人零售、无需排队的智能支付让消费更加便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商品的供应链及配送更加高效。
新零售在不少情况下针对的是中高收入人群,这个人群对生鲜食材和食品方面的要求更高,在健康安全的基础之上更看重品质。这也就从销售端带动了农业的升级,品质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市场会更大。另一方面,新零售在零售端的高效也缩短了从田头到餐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新零售不但提高了生鲜农产品配送速度,而且借助大数据在最准确的时间把最好状态的生鲜农产品提供给最合适的消费者。同时,新零售反过来通过订单农业等手段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