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全球农业观察|专访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欢:基因组数字化是作物育种发展的核
2024-07-14 08:51:39

  “‘一带一路’倡议为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搭建良好平台。通过作物资源的共享,为培育更加优质的种质资源夯实了基础。并且,从种子研发到农产品加工等,整个产业链条可以实现不断整合和趋于成熟。”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欢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华大万物)成立于2021年,依托华大集团多组学大数据平台优势,创新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旨在快速精准培育超级农业新品种。同时,融合沙漠土壤化改造技术,致力于将沙漠打造为绿色生态及农业种植的新载体。

  华大万物与云南大学合作,进行多年生稻的基础机制研究、品种培育、商业化推广。多年生稻201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国际农业创新技术。自2022年开始规模化种植、推广至今,多年生稻已在全球多个国家、100多个区域试种成功。去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华大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合作方签署合作协议,华大“在乌干达等国推广多年生稻技术”被列入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

  刘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华大万物的业务重点之一仍是聚焦生物育种,致力于培育更多优质品种,特别是在多年生作物的育种方面取得突破。作物育种需要突破种质资源亲本材料的狭窄性和封闭性、不流通性带来的挑战,积极进行合作,实现更多的交流和分享。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测序特别是数字化测序,做到精准、智能化育种,这是未来育种发展的核心趋势。

  刘欢: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带来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科技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有助于改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粮食供给,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家形象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农业领域的合作也将带动科技与文化的交流。

  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搭建良好平台。通过作物资源的共享,为培育更加优质的种质资源夯实了基础。并且,从种子研发到农产品加工等,整个产业链条可以实现不断整合和趋于成熟。

  刘欢:华大万物与云南大学共同建立企业实体,进行多年生稻从基础机制研究,到品种培育和商业化推广的探索。自2022年开始规模化种植、推广至今,多年生稻已在全球多个国家、100多个区域试种成功,种植区域主要包括云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中国南方山区,以及乌干达、马达加斯加、布隆迪等非洲国家,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刘欢:粮食作物中,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多是一年生作物。全世界科学家对于多年生作物的培育历经了长时间的探索。其中,多年生稻的突破源于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20多年的探索。研究突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由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跨种远缘杂交培育具有多年生性状的水稻品种;其次是宿根不断缩短,满足农艺种植耕作的需求,产量与常规稻持平,可用于商业化种植,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3-5年。

  多年生稻“一种多收”的特点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有助于中国南方山区无法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山地及撂荒田获得使用,也有助于维持农田的微生态环境。

  多年生稻是全球唯一可商业化的多年生粮食作物,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认同,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推荐主粮品种、2023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中国援非科技成果代表。

  刘欢:在育种方面,华大万物致力于培育高产节水耐旱的谷子品种,使其在中国西北地区得以规模化种植。在植物栽培方面,华大万物与国家蔬菜创新团队合作,以野生茄科植物为基础培育出多年生木本砧木,通过新一代嫁接技术,将多种一年生草本茄科作物(茄子、西红柿、枸杞、人参果等)同时嫁接在一棵树上,有效解决了茄科农作物难以重茬连作的问题,也可应用于都市农业和庭院经济等场景中。此外,华大万物正在积极探索“沙膜”技术对于沙漠改造治理,致力于依托沙漠改造技术输出,实现沙漠土壤化,增加可种植土地空间。

  刘欢:华大万物的核心优势在于生命科学领域,在于基因组优势,即快速鉴别具有优良基因的作物资源,将这些资源契合到一起,旨在实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持续进行面向未来农业的实践。未来,我们的重点之一仍是聚焦生物育种,致力于培育更多优质品种,特别是在多年生作物的育种方面取得突破。

  刘欢:我认为在育种方面需要突破种质资源亲本材料的狭窄性和封闭性、不流通性带来的挑战,积极进行合作,实现更多的交流和分享。其中,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测序特别是数字化测序,做到精准、智能化育种,这是未来育种发展的核心趋势。

  对于企业而言,面临的难点在于如何抓住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效率。为此,需要通过合作,加大对种质资源的数字化解读,加大AI软件模型的开发和训练,实现全基因组选育,通过知识和技术“两轮”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