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绿柏农业分享: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24-07-09 17:02:00

  全球人口和耕地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不光是中国农业,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多数国家耕地很少,北美的耕地比较多,欧洲的耕地很肥沃,亚洲东部、东南亚南亚有比较好的耕地,而非洲耕地质量较差,很多地方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沙漠。

  由于耕地的分布和人口多少并不匹配,这就决定了粮食必须在全球贸易中满足不同地区对资源的需求。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口粮绝对保证的前提下,用好全球的市场和土地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实际上我国农业总体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在水稻、小麦这些主粮上,生产和需求基本匹配。

  首先就是粮食安全。过去讲粮食安全关注的是吃饱饭,十几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修改了粮食安全的定义。粮食安全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要满足全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要满足人类的营养健康需求,还要满足人类对食品多样化的需要。

  从这三个层面来讲,粮食安全在中国还是有问题的。虽然吃饱肚子没问题了,但现在开始重视营养需求了,还要满足多样化的需要。例如,有的地方爱吃粳稻,有的地方爱吃籼稻。由于对粳稻的需求增加了,杂交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常规稻的面积在增加,原因就是消费者更关心大米的品质,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增加了。

  尽管改革开放是从三农开始的,但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落后的还是三农,农产品进入市场是低水平上的商品流通。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农作物从生产到进入市场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不能很好衔接。

  在农业产业方面,我国原本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还未做强,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例如,荷兰的花卉产业已经是全世界最强的。从新品种审定到形成全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每天大量的全球物流运输,小众的农产品花卉却成为全世界的老大。我国是很多重要花卉、果树的原产地,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但没有很好的利用。

  农业要放在大农业的范围来考虑,即从农林牧副渔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东北土地面积大,可以像美国那样发展大农业;西南山区连片土地少,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小规模农业经营。

  农业生产模式的确立需要结合科学家的工作,但同时,农业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责任,他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未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怎样发展。这对提高我国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