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获得丰收,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上半年,猪肉、牛肉、羊肉、牛奶、禽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2%、4.5%、5.1%、7.5%、2.9%;截至6月末,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3259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40万人;上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约3663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838万亩;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2%,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提供有力支撑。
入夏以来,农业农村部门紧盯“割、晒、收、保”关键环节,努力克服“烂场雨”等灾害影响,全力保障夏粮适时收获、颗粒归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夏粮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能再获丰收实属不易,这个结果是抢回来的,是夺回来的。”潘文博坦言。
麦收时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一场抗灾夺丰收大会战迅速打响——中央财政紧急下拨5.46亿元支持河南、陕西等地抢收抢烘,多部门联合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3200多个,紧急调集履带式收割机、组建6000多支农机应急服务队,“三夏”期间共投入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昼夜不歇、争分夺秒抢收抢烘小麦。经过共同努力,“烂场雨”影响降到最低,据最终的农情调度,“烂场雨”受灾面积2790万亩,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
谈到夏粮略减对市场的影响,潘文博分析,近年来我国小麦年际间产需是平衡有余的,特别是此前4年小麦连续增产,目前小麦库存充裕,可满足近一年的消费,略有减产不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也基本稳定。
目前看,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面对难以预料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加强灾情监测调度,搞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强化精准指导服务,落实“一喷多促”、防病治虫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以赴打好抗灾夺秋粮丰收这场硬仗。
农产品市场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既事关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到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因此备受关注。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跟踪研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综合调度分析来看,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供应总量充足,各主要品种价格有涨有跌,总体波动正常。
1—6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为128.28,同比高0.31个点。分品种来看,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总体平稳;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降幅较大;食糖、棉花价格明显走强;猪肉价格总体偏弱,“菜篮子”产品季节性波动。
展望下半年走势,刘涵指出,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持续充裕,价格将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生产方面,早稻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良好,大豆油料扩种任务落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间上线,肉蛋奶产能稳定,蔬菜在田面积有所增加,“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基础牢固。消费方面,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加上下半年本就是农产品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将好于上半年。
乡村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长快于城镇,乡村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也明显快于城镇。
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更大力度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曾衍德回应,将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增加收入带动消费,创新供给拉动消费,优化环境促进消费。
“在增加收入带动消费上,我们重点抓三点:一是强化产销衔接,让农产品卖上好价钱。二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农民高质量外出务工增收。”曾衍德说。
创新供给拉动消费方面,重点在于激活传统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绿色家电、绿色家具、绿色建材等,推广符合农村消费特点的新能源汽车,持续提高消费品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和服务,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和购物消费。创新消费场景,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工业品顺畅下乡。
“优化环境促进消费方面,一个是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畅通物流快递网络,让农民便利消费。另一个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村放心消费活动,健全消费络,让农民放心消费。”曾衍德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