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农业户口的人们不再靠农业来维持生计,这无疑是时代发展进步带来的结果。但经济可以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发展,粮食产出毕竟不能放卫星,再怎么提升产量,也脱离不了土地的限制。
华北大平原,广袤无垠,平原无山,自然而然催生出了农业文明。一般情况下,农业文明与人口规模相辅相成,中国几千年大多数时间都是这么过来的,传统农业区华北大平原也因此形成了庞大的人口规模。不一般的情况就是土地产出不能供养活跃在土地上的人们,在帝制时代,这会是一个王朝的催命符。
作为中国最后的王朝,大清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内忧是吃不饱的人民真的打不完,外患是工业文明真的打不过。在加量升级版的考验下,慈禧太后能给大清续命几十年,若说这老太太只会骄奢淫欲顺带割地赔款,肯定过于片面。大清的消亡,也吹响了农业文明的谢幕曲,只是工业化的进程有些慢,走了一百多年。
工业化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在农业方面把粮食产出的天花板向上抬了又抬,也让无数的农业人口有了更多的谋生选择,但人多地少的现实并没有丝毫改变。按照直观看法,人多地少的现实会让人们更应该珍惜耕种的机会。在农业主导的时代也确实如此,人们会尝试在所有地方见缝插针地耕种,连干涸的河道沟渠也被种满庄稼,而且还要顶着概率不低的绝收风险——上游突如其来的一次放水,就能让几个月的耕作打水漂。
但是当工业化的触角开始进入农村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人多地少成为了人们弃耕的一大原因——工业文明胜过农业文明胜在效率,原本工业化也可以提升农业效率,但由于土地分割零碎化,大型机械进不去,农业生产效率提不上来。另一面,渴求大量劳动力的工业经济在蓬勃发展,对于原本的农业人口来说,农业经济的重要性迅速一落千丈。
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方大都地广人稀,东北地区是一如既往主打粮食,相对而言,新疆农业的路子就野得多了,原本种植的棉花、辣椒就都是高质量作物,后来又引入各地的高价值作物,一望无际的土地就是价格屠夫,无论种什么,靠着大机械生产都能把价格打下来,这是中东部大多数农业区域所不具备的。
网络上飘荡着不少“韩国人吃不起肉”、“韩国人吃不起白菜”的新闻,乍看起来带着几分喜感,韩国人积极塑造“宇宙第一强国”形象,却居然连日常食材都吃不起。但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就知道韩国人这么做并非中二病发作,而是在精打细算地保护农业。韩国跟我们国内一样,进口肉反倒比国产肉价格低,只不过我们国产肉类价格还算合理,韩国人那边已经把国产肉价送上了天,白菜也是如此。因为只有农产品高价,才能有人继续坚守农业。
与韩国人一样,日本人的农产品价格也很高,甚至高到农产品可以卖出奢侈品的价格,动辄几千块人民币一个的蜜瓜,还有几千几百一颗的葡萄、草莓,站到肉类端的和牛肉,都足以让人惊得目瞪口呆。在发展农业方面,日本人和韩国人的路子显然不一样,硬是把农业玩成了高端产业,如此一来,日本的农业也稳了。在国内,有限的土地上不能产出高价的作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有限的土地最终成为空地,而零碎的有限空地积攒起来,也是不容忽视的辽阔面积。
美国海湾战争闪电打趴下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却二十年没能打赢阿富汗塔利班,因为塔利班属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输无可输就不怕输了,本就一贫如洗,不怕持久战,但美国人耗不起,战争会降低美国人的幸福感。工业或者现代化受到波动,国民幸福感肯定会受到影响,可换个角度想,即便发展回阿富汗那个状态,国民只是生活苦哈哈,至少人还在,但如果是粮食受到波动呢?不可想象。日韩即便跻身发达国家,也不敢脱离农业。
除去传统农业区耕地的弃耕问题,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农村的农业到底谁来。在农村的观念里,脱离农村就意味着生活不用再受苦受累了,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确实如此。于是,原本属于农业人口的青壮年陆陆续续转移到了各行各业,加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大潮。如今,农村坚守农业的大多属老人,如果老人们还有其他选择,对传统农业区而言,恐怕不是个好消息,而老人群体也在慢慢减少。对个体而言,农业不是说捡就能捡起来的,年轻人疲于职场奔波,会自嘲式地来一句“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但真正言行如一的就凤毛麟角了。
我想到了沧州,想到了铁狮子——沧州,渤海之滨的沧海之州,别称狮城,得自威风凛凛的沧州铁狮子——镇海吼。镇海吼,因镇海而造,如今地进海退,最近的海边也在一百多里之外——千年辗转,沧海桑田。沧海桑田,在这世上也一直只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