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8亿公顷,较2020年增加了863千公顷;产量为6.83亿吨,较2020年增加了1336万吨,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产量破6亿吨。
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33万公顷,比2021年增加70万公顷,同比增长0.6%。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27万公顷,比2021年减少91万公顷,同比下降0.9%。
其中夏收粮播种面积为26437.9千公顷,同比增长1.0%;产量为14595.7万吨,同比增长2.2%;秋收粮播种面积为86459.5千公顷,同比增长0.7%;产量为50887.8万吨,同比增长1.9%。
从2021年播种面积来看,谷物播种面积为100177.4千公顷,占粮食总面积的85.2%,比2020年增加2213千公顷,谷物中稻谷播种面积为29921.2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为23568.4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43324.1千公顷。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谷物产量63324万吨,比2021年增加49万吨,同比增长0.08%。
分季节看,夏粮产量14740.3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47%;早稻产量2812.3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1%;秋粮产量51100.1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74.43%。
分品种来看,谷物产量63324.3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2.24%,其中稻谷产量20849.5万吨,占谷物产量的32.92%,小麦产量13772.3万吨,占谷物产量的21.75%,玉米产量27720.3万吨,占谷物产量的43.78%;豆类产量2351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42%;菌类产量2977.4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34%。
分省市看,黑龙江粮食产量7763.1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1.31%;河南粮食产量6789.4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89%;山东粮食产量5543.8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8.08%;安徽粮食产量4100.1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97%;吉林粮食产量4080.8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94%;内蒙古粮食产量3900.6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68%。
从产量来看,2021年中国谷物产量63276.1万吨,比2020年增加1602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2.7%,谷物细分类别中,稻谷产量为21284.3万吨,小麦产量为13694.6万吨,玉米产量为27255.2 万吨。
随着中国农业科学化及机械化的提升,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扩大,由2012年的5353.1公斤/公顷增加至2021年的5805.0公斤/公顷,十年间增加了451.9公斤/公顷;其中稻谷单位面积产量达7113.4公斤/公顷,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为6291公斤/公顷。
黑龙江、河南、山东三大粮食主产地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均超8000千公顷,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其中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为14551.3千公顷、7867.7万吨;河南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为10772.3千公顷、6544.2万吨,主要受洪灾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较2020年同比下降4%。山东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为8355.1千公顷、5500.7万吨。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013亿元,比2012年增加60671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4.2%。分产业看,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农业产值增加最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速度最快。2021年,农业产值78340亿元,比2012年增加33494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4.5%;林业产值6508亿元,增加3101亿元,年均增长6.1%;牧业产值39911亿元,增加13420亿元,年均增长2.7%;渔业产值14507亿元,增加6103亿元,年均增长3.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748亿元,增加4554亿元,年均增长7.8%。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961年,中国农机总动力为719万马力,占全球农机保有量总动力比例仅为1.43%;2020年为14.36亿马力,占全球农机保有量总动力比例达52.47%。与1961年相比,中国农机总动力增长了199倍。
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2021年,种植业机耕率为86.42%,机播率为60.22%,机收率为64.66%。其中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机耕率都超过了98%,具体如下:小麦机耕率为99.93%,机播率为93.48%,机收率为97.59%;水稻机耕率为98.82%,机播率为59.11%,机收率为94.43%;玉米机耕率为98.27%,机播率为90.02%,机收率为78.95%。;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
公司是一家秉承和发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创新精神并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芯片”的高科技现代种业集团,公司以“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民”为使命,以“世界优秀的种业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农业服务解决方案”为企业愿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重大决策部署,矢志为中国民族种业在世界崛起之梦想而努力。
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公司致力于各类农作物种子的研发和生产等业务,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15万亩左右稳定的玉米制种基地,地缘优势明显,旗下企业经营的先玉系列优势品种依然具有较强竞争力,销售模式的创新变革有望再次引领行业发展。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粮食生产龙头,拥有友谊和八五二等16家农业分公司,主要生产水稻和玉米等农产品,此外,公司还坐拥国内外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为生产有机、绿色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公司是我国种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以农作物种子为核心业务,在产品研发、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在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研究员的带领下,公司历经40多年持续不间断地玉米育种研发创新和高产攻关,完成了以掖单2号,掖单6号,掖单13号,登海661、登海605等为代表的5代玉米杂交种的进步性替代,引领着我国杂交玉米的发展方向,品种储备更加完善,高产品种的再升级能力显著增强。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并于1998年3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立足农牧产业、注重稳健发展,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制品及金融投资、商贸等。公司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放心企业。
2021年,新希望六和实现实现营业收入1262.62亿元,同比增长14.97%,控股分子公司800余家,员工8万余人。饲料销量2824万吨,出栏生猪997万余头,年屠宰家禽7亿只,供应禽苗5亿只,销售肉类及预制菜230万余吨。在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中位列第108位。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水产预混料、水产配合饲料和畜禽配合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逐步向动物保健产品、规模养殖和优质苗种领域拓展业务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和畜禽饲料、优质水产动物种苗、动物保健品和生物制品、生猪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并向客户提供苗种、动保、技术、服务等养殖过程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保证客户全程健康养殖。具体产品主要包括鸡、鸭、猪、鱼、虾等饲料,虾苗、鱼苗,及养殖过程中所需的保健品、疫苗等。
2021年,海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59.99亿元,同比增长42.56%;2022年,海大集团饲料销量2160万吨,各业务均取得稳健的增长,预计全年净利润最高31亿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