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新变局,教育部再出大动作,其印发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明确针对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个领域,设置生物育种科学、智能装备工程等
此举不仅可以布局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的涉农专业,推动农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培养农林类紧缺人才,同时也能引领涉农高校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推动涉农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
正所谓专业发展,高校先行。目前全国已有不少高校设置新农科专业,但是其中的引领者及表率者,非中国农业大学莫属!据悉,中农大近三年共设立7个新农科专业,包括“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兽医公共卫生”“土地科学与技术”等,其中6个都为全国首创,为其他高校的农科发展改革提供镜鉴。
当然,早在专业之前,中国农业大学已经为我国新农科的升级改革助力,通过平台的搭建,为新农科发展提供温床。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便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依托学校本身资源,设立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主要承担开展新农科建设理论研究、推进新农科教育改革、开展新农科建设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这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在发展新农科道路上的重要节点,开启学校实质性引领全国新农科建设新动向,同时也牢牢把握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使我国新农科建设迈步2.0。
在平台之下,中国农业大学又围绕新农科建设储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紧扣“标准制定,改革引领,世界影响”的发展目标,以“生活、生产、生态”耦合“新农业、大农科”,构建“两横三纵”专业目录矩阵,其专业改革力度当属全国农林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此外,为了深度契合专业建设,将人才培养能力最大化,中国农业大学还将思政工作和耕读教育有机结合,汇聚行家大师打造知名的“大国三农”精品在线课程。据小编所知,目前已有一百余所高校、数万人次选学。
不仅如此,该校还构建起知识、认知、实践、文化四个维度的劳动教育框架,实现耕读教育全覆盖,牵头编写出版了《耕读教育十讲》新农科新形态教材;将本科课程从“教学大纲”变为“育纲”,引导每一门课程系统设计教学目标、育人使命和教学内容,全力为我国新农科建设从人才根本添砖加瓦,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水平,定义“新农科”。
可以看出来,近年来,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开展了诸多有利于新农科发展的有效措施,像中国农业大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小编也相信,未来在中农的带领下,我国的农业教育新高地也必将更牢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